在年3月23日9时,武汉市江夏区长江片区渔*执法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王明武在长江金口段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了大量江豚,这些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成群而来,它们在江中翻转跳跃、捕食嬉戏。江豚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水中大熊猫”江豚
大熊猫其实就是一种极为珍稀的动物,能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就足以说明江豚的数量也很稀少。在之前,长江江豚被认为是窄脊江豚的两个亚种之一,但是在年的时候被认定是独立的物种,也被称为“江猪”。
从外形来看,江豚和海豚的外貌其实有点相似的,它们的体型比较小,头部也是钝圆的,全身都是铅灰色或灰白色。一般情况下,江豚的体长大约在1.2米左右,也有一些长得比较大的江豚体长可达1.9米,也就是比成年人的平均身高略高一些。
这些江豚非常活跃,经常在水中翻滚、跳跃,甚至还会喷水,如果它们受到惊吓,就会极速游动跃出水面,伴随着呼呼的喘气声,江豚有时候还发出像羊一样“咩咩”叫声。当它们在捕食时,会用尾叶击水、搅水的方式来驱赶鱼群,驱散这些鱼群,然后迅速接近猎物发起攻击,而那些被江豚驱赶的鱼群就会因为惊吓而跳出水面,可见江豚捕食的场面可以说是非常壮观。
长江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水生动物,也就是说只有在长江水域才能看得到它们的身影,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内陆水域。这次长江的渔*执法工作人员就是在长江发现了成群结队的江豚。看到这么多江豚同时现身让人感到很壮观,也比较罕见,主要就是因为江豚的数量真的非常稀少了。
江豚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比我们人类早得多,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万年,非常悠久了,但是现在在人类活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比如说江豚喜欢跟在大船后面,就可能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中受伤甚至直接被打死,江豚的种群规模大幅度减小了,目前仅剩一千余头而已,甚至比大熊猫还少。江豚的现存数量不仅数量少,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这一种极为珍稀的野生动物,我们已经将江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就足以说明江豚现在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需要好好保护它们了。
长江十年禁渔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从年1月1日开始,长江开始了为期十年的禁渔期,从时间来看,这个禁渔期已经进行了2年时间,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内效果其实是非常好的,这不,长江流域出现了成群结队的江豚了,这就是禁渔所取得的成果。
除了罕见的江豚成群结队现身以外,其他的水生生物数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在年底的时候,就有人发现长江的浅滩边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鱼群,这些鱼群包括草鱼、鲤鱼等。这些现象在禁渔期开始之前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禁渔期开始以后,在长江流域的鱼类得到了保护,它们的数量慢慢增长。
十年禁渔,会不会导致鱼泛滥?
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一些鱼类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如果真的禁渔十年,那长江的某些鱼类会不会出现泛滥的情况呢?如果真的出现鱼类泛滥,那是否适得其反了呢?这是很多人所担心的事情。专家表示,经过10年禁渔期以后,长江的“四大家鱼”产卵量可能会上升到亿-亿尾,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达不到泛滥的程度,因为在以前长江的“四大家鱼”产卵量更多,区区亿-亿尾也只是达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30%而已。至于那些濒危物种是否会泛滥,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那些濒危物种的种群规模恢复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一些濒危物种的繁殖本身就存在困难。
总结:随着禁渔期的推进,长江流域的很多鱼类数量得到了恢复,难得一见的江豚成群结队现身就是禁渔期效果的表现。虽然10年禁渔期确实是会让一些水生生物的种群规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我们不需要担心鱼类数量是否会超出长江的自然承载能力,因为很多鱼类的数量恢复是比较缓慢的,如果有一些鱼类真的会泛滥到超出长江的自然承载能力,相信科学家也会有方案来解决这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