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家长想陪读,但又怕孩子形成依赖,到底该不该陪读?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表示,小学生容易分心、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当家长表现出对子女的学习感兴趣时,孩子会更愿意寻找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学习困难会更具坚持性,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满足感,并且这种积极的影响是长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应该陪读,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家长的陪读并不是简单地陪着、坐在一旁,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案例
家长提问
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对于孩子的学习,我有点不放心,所以想和我的一些朋友一样为孩子陪读,但又怕孩子形成依赖,也担心我自己的知识跟不上、教育方式不专业。我想问一下,家长到底应不应该陪读呢?要怎么陪读呢?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我们首先要明确陪读的含义。我认为陪读是指家长监督和陪伴孩子学习。陪读并不需要家长精通孩子的学习内容,替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专家解答
1
重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提醒孩子注意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鼓励孩子好的习惯、向孩子指出不足之处,纠正不良习惯。
2逐渐培养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家长的陪读行为应逐渐减少。中高年级的孩子应在无人“监视”时,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不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