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山东日照草木萌动,海水回暖。3月6日傍晚,落日映照下的海龙湾内,几只“海豚”逐光腾跃。
通过视频,可以清晰的看见多只“海豚”在海里追逐嬉戏,时不时跃起露出水面。有目击者称,“这些‘江猪’,从前年开始,就时常看到它们的身影。今年更频繁了,涨潮落潮的时候都有,赶巧了一天能看见两次。”所说的“江猪”学名为“江豚”,鼠海豚科江豚属,外观与海豚相似。
从“煞风景”到“新风景”的转变,得益于日照港海龙湾和东煤南移两项工程的筹建。日照市因港而兴,煤炭码头曾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但随着煤码头建设和煤炭作业的加快,自然沙滩逐渐被煤炭作业区取代,港口与城市在岸线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
年,海龙湾“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开工。作为全国首个工业“退港还海”修复工程,坚持生态为先,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海域“北冲南淤”的潮流泥沙运动规律,利用人造沙滩和自然淤积相结合的方式,修复岸线米,形成46万平米的“金沙滩”,将更多的海洋空间还给自然。
与此同时,在日照港西区沿海,东煤南移工程也在有序推进。年6月起,煤炭码头及其配套堆场区开始逐步搬迁至距离城区10公里以外的日照港南作业区。这一项目将部分港口空间让给城市,使港城矛盾得到改善。新煤炭堆场将采用最新防尘抑尘技术。搬迁腾出的约2公里自然海岸线和多亩港口工业用地,将用于建设博物馆、展览馆。
项目施工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开发,多管齐下避免施工破坏海域环境,以实现退岸还海、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年以来,白海豚、数千只海鸥、鱼类及各种海洋生物频繁出现在海龙湾施工海域,人们还在施工海域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海龟,“退港还海”项目的生态价值已初步显现。
俯瞰*海之滨,曾经的煤炭码头摇身变成因港而生的生态旅游景点。深入大海的弧形拦沙堤,与沿海的隔沙堤形成了一个港湾,人造沙滩金*细软,海天之际鸥鹭展翅,一度消失的江豚也重现蓝色海湾,为蓝天碧海增添生机......
(摘自:大众网日照)●疫情防控,市海洋发展局在行动
●市海洋发展局助力包联村、帮联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抽调10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市海洋发展局关于疫情期间虾蟹暂养技术管理指导的建议
●支招丨当前虾蟹养殖管理建议
●疫情期间刺参苗种越冬养殖技术管理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