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教育
管.教.练,效果更好
暑假期间,不少家长都咨询沈老师除了学习还想让孩子学点课外内容那么,有哪些竞赛是小学生可以参加的呢?近日,教育部发布-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一起看下最新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相比于去年
今年新增了14个竞赛:
如:世界机器人大赛、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国奥行知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等。具体新增的竞赛如下:今年去掉了这些竞赛:
其中令人惊讶的估计是去掉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体去掉的赛事如下:全国中小学生竞赛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且也为全国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每年,全国性的中小学生竞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小朋友,也发挥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然而,近些年来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天才”开始走进大众的视线,部分竞赛作品甚至是超越硕士生的水平,这对于没有丝毫专业基础的中小学生来说,独自完成显然不太现实。
近日,教育部也为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完善评审机制,对不正当竞赛的行为“零容忍”
青少年是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同时青少年的头脑里也充斥着各种新颖的想法。全国性的中小学生竞赛无疑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公平舞台。然而,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也十分有限,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显然无法独自完成专业性极强的科研课题。近些年来,获奖作品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很明显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方向。这也说明,竞赛的评审机制存在瑕疵。
在此次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要求自查评审机制、完善评审方法。对于显然不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全程跟踪,防止其他人过度参与。此外,通知中也明确表明要加大违规参赛的处罚力度,加强各省份竞赛的管理,对于不正当参与竞赛的行为“零容忍”。
任何层次的获奖不能作为招生入学的加分依据
如果说前几项举措是在比赛阶段加强管理,那么教育部通知中的这条规定,无异于“釜底抽薪”。在全国中小学生竞赛中,部分家长过度参与,帮助孩子拿到国家级奖项,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给孩子的简历“贴金”,以作为各阶段入学的加分依据。此次通知中,教育部再次声明各省份应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策,严格禁止以任何竞赛获奖作为加分依据。
除此之外,通知中还严格禁止各类竞赛违规收费,并要求各省份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并严格管理各学校组织学生参赛等行为。
小编唠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