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骤降仅是表象,单一爆款无法适应需求变化才是海底捞最大的危机。
年3月1日,寒流来袭,北方地区迎来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降雪。与突然变冷的天气一样,海底捞的投资者心情也降至冰点。
当日收盘,海底捞发布盈利警报,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骤降九成,较年少赚20多亿元。
预期之外
海底捞的这份预告,大幅低于预期数据区间。
一直以来,海底捞的估值都不算便宜,而支撑其多亿市值的核心逻辑就是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
海底捞取得高增长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不停的开店,二是不断提升客单价,三是稳步攀升的翻台率。
截至年6月底,海底捞门店总数为家,平均每年海底捞都要开设门店近家。
尤其是最近三年,平均每年的开店数量甚至接近家。不断增加的门店数是海底捞高速扩张的基石。
在门店数增长的同时,海底捞的客单价也在水涨船高。从年的91.8元增长至年中的.8元。客单价的提升进一步提振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翻台率是餐饮门店最核心的关键指标,它直接代表着消费者对于餐厅的接受程度,海底捞整体接近5的翻台率也创下了中国最大的“餐饮奇迹”。
但在年盈利公布后,海底捞的核心逻辑遭到了破坏。
虽然门店数和客单价依然继续提升,但业绩却不及预期,只可能是翻台率这项数据出现下滑,这也就表明消费者对于海底捞的热情正在降低。
对现在的海底捞而言,最让投资者恐慌的莫过于业绩降低叠加预期反转,很有可能引发“戴维斯双杀”。
情理之中
业绩骤降仅是表象,单一爆款无法适应社会变化需求才是海底捞最大的危机。
毫无疑问,海底捞绝对算的上是中国餐饮历史上最火爆的品牌之一,依赖这一品牌的成功,海底捞业绩多年连续增长。
火锅有着复杂度低,可复制性强的优势,但同时想要从行业中脱颖而出的难度也更大,而这也正是海底捞难能可贵的地方。
众所周知,海底捞的核心卖点是服务好,用优质服务来换取消费者的认可。
但在更深层次,人力资源体系才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而海底捞也确实用丰厚的回报激励着员工们。
实际上,服务和人力资源体系是能够被模仿的,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海底捞的运作模式,那么海底捞的优势就越来越小。
消费者的口味在变,如果品牌未有所迭代,那么在消费者都尝试过了所谓的“极致服务”后,就很容易出现“不过如此”的心理。
甚至有海底捞的竞争对手,喊出了“不过度服务”的口号。
产品扩张,学习字节好榜样
依靠单一爆品,企业可以获得成功,但想要成为行业中的长期王者,就需要管理层与时俱进,具备新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市场对企业的需求已经由“出爆款”演变到“持续出爆品,持续迭代,产品相互导流扩张”的新模式。
放眼中国食品市场,达利、康师傅、统一等快销行业都保持着这样的发展逻辑。
字节跳动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著名的独角兽,正是因为其在今日头条之上,连续孵化了抖音、西瓜视频、番茄小说、海豚股票等几十个APP矩阵。
正是多品类布局的战略,让字节跳动价值倍增。
现阶段,海底捞品牌大获成功,其实这就相当于字节体系内的今日头条。
但在今日头条如日中天的时候,字节跳动选择继续推出更多类型的产品来提升竞争力,而海底捞却几乎没有新的动作。
观察大众点评上的热门店,几乎大半年就要经历一轮轮回,这并非是这些门店的管理下降,而是每一款产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无论是门店、视频还是游戏,任何一款爆款都会经历从火爆到平庸的过程。
如果没有疫情的侵袭,那么海底捞的产品周期可能会更长,单一品牌竞争力下降的速度可能更慢,但却无法改变品牌日渐衰落的事实。
企业如何打造爆款?
01
满足强需求
出国旅游不是强需求,吃保健品不是强需求。吃喝玩乐、穿衣、出行才是强需求,强需求是不需要被教育就有的需求。好的产品都是满足了用户的强需求。
三星之前推出了盖世系列的新款手机:GalaxyS7Active,这款手机主打防水功能。可以在5英尺的水下正常工作30分钟。但是这款手机并没有改变三星销量下滑的趋势。
而oppo则推出了一款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快充手机—OPPOR9,主打快充功能,并在各类媒体投放了大量广告。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防水并不是强需求,谁也不会没事把手机泡在水里。
而手机的待机时间是强需求,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电量撑不过一天。满足用户的强需求才有机会打开市场。
02
一见钟情的颜值
好看的东西往往好卖,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就像颜值高的明星往往会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有的明星看似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产品也是如此。高颜值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购买,虽然mini车空间小、价格高、配置更是一般,但也阻止不了女士们对mini的热爱。
03
用到惊喜的体验
用户体验直接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好的用户体验能直接带来二次购买,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将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在自己的朋友圈免费为你传播。
很多产品成功的诀窍都是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当别的零食品牌还在拼价格的时候,三只松鼠想到了用户体验。于是,就有了:如果你没吃完,那送你一个封口袋;如果你要装果壳,就送你一个果壳袋;如果你要擦手,就送你一包纸巾。
这些细节改进以后,三只松鼠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口碑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04
快速抢占心智资源
心智资源就是消费者大脑里想到某个概念、某个场景、某个品类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的品牌或产品。
对于同一类产品功能,人的大脑多数情况下只能存储一个品牌,比如格力抢占了空调-品类的心智资源,可口可乐抢占了可乐-品类的心智资源,红牛抢占了功能饮料-品类的心智资源等等。
心智资源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地位,谁占有了心智资源便是占有了市场,谁垄断了心智资源便也垄断了市场。
05
寻找痛点
痛点是互联网时代的专属名词,不是基于产品角度阐述产品的优异和特点,而是基于消费者需求角度强调用户的感受。
转化视角,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
出租车行业之前都存在较严重的痛点,打车难,打车贵,车内环境不好等,滴滴等打车软车有效解决了这些痛点,所以产品能快速被用户接受。
做产品不应该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为了更好而不同。无论是实际的产品运营还是虚拟的产品运营,都可以归结为对人性的把控。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上的“道”,其他方面的“术”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也就不会脱离产品的本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