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从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凶险,天敌,食物短缺,同类竞争等等,但是生活在近岸的白海豚除了要面对自然带给他们的生存困境外,甚至刚出生不久的小白海豚有可能死于母亲的乳汁,这是难以想象的。
带给它们营养,哺育它们成长的乳汁是如何杀死它们的呢?
元凶就是母亲乳汁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简称POPs。在《斯德哥尔摩公约》中最初规定了包括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在内的16种有机污染物。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来区分一下这几种主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今天提到的POPs主要包括:
1.多氯联苯(PCB),PCB有许多种,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的PCB指总PCB。
2.有机氯农药(OCP),OCP同样有许多种,滴滴涕(DDT)是我们今天重点讲述的其中一种。
下面,我们继续~
起初,这些有机物被用于工农业,但因为其持久性(在环境内不易降解)、生物累积性(会随食物链逐渐富集)、*性逐渐被禁用。但这些已经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仍然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害。
PCB和DDT作为脂溶性的有机污染物,更容易与海洋中的有机物结合(其中就包括海洋生物)。白海豚是一种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哺乳动物,随着食物链一级级的富集作用(Bioaccumulation),积累到白海豚体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达到一定数量,这些污染物在它们体内逐渐分布,扩散。
有机污染物在白海豚体内的分布与性别、年龄、体长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变大,体长增加,雄性白海豚体内的污染物逐渐富集,而对于雌性白海豚来说,体内污染物的含量随着体长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图1),导致成年雌性白海豚体内PCB、DDT的含量低于雄性,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在雌性白海豚开始哺乳下一代后,乳汁中的污染物会通过哺乳传递给它们的孩子,从而使母亲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下降。
图1白海豚体内随年龄和体长增加,DDT的变化趋势(female代表雌性,male代表雄性)文图1白海豚体内随年龄和体长增加,DDT的变化趋势(female代表雌性,male代表雄性)文
这也是刚出生的白海豚会在哺乳期就接触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原因,Parsons和Chan在年的研究指出,在香港的鲸目动物中,幼体的死亡率较高,部分原因就是它们接触到的乳汁中含量较高的有机氯农药导致小海豚的免疫功能受损,进而导致了幼体的死亡。
参考文献:
《OrganochlorinesinIndo-Pacifichump-backeddolphins(Sousachinensis)andfinlessporpoises(Neophocaenaphocaenoides)from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