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氏中喙鲸(Mesoplodonbidens),人类最早发现的喙鲸科动物,已知在北大西洋东、部温带与亚北极水域都有分布。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并不了解。虽然是极易搁浅的一种喙鲸,但在海上的目击记录却寥寥无几。成年索氏中喙鲸可长到4米-5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4米-2.7米长。
安氏中喙鲸(Mesoplodonbowdoini),已知研究资料极少,在其分布范围内约只有35次左右的发现记录,全部是搁浅个体,大部分在新西兰与澳洲发现。由于数据缺乏,至今它们的数量还是个迷。成年安氏中喙鲸可长到4米-4.7米,出生时的幼体约1.6米长。
哈氏中喙鲸(Mesoplodoncarlhubbsi),又称胡氏中喙鲸,在年被发现时曾一度认为是安氏中喙鲸,但后经鉴定为新物种。这种喙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冷温带水域,尤其在日本本州东北部海岸一带比较集中。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还不了解。成年哈氏中喙鲸可长到5米-5.3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5米长。
布氏中喙鲸(Mesoplodondensirostris),骨骼密度位列第一的喙鲸科生物,其拉丁学名中的“densirostris”正是“骨质致密的嘴喙”的意思。已知这种喙鲸可能是该属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在夏威夷欧胡岛外海、南太平洋社会群岛外海、巴哈马东北部均有目击记录,可能在大多数热带海域都有分布。由于数据缺乏,科学家对其了解还有待深入,目前只估算出约有头左右生活在太平洋东部。成年布氏中喙鲸约4.5米-6米长,出生时的幼鲸约1.9米-2.6米长。
热氏中喙鲸(Mesoplodoneuropaeus),又称杰氏中喙鲸,欧洲中喙鲸。目前可能仍没有目击记录,但却是一种经常在北美洲海岸搁浅的喙鲸。似乎这种生物只分布于大西洋热带与暖温带海域。在北大西洋西岸、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搁浅频率最高。由于数据缺乏,对这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我们还不了解。成年热氏中喙鲸可长到4.5米-5.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1.6米-2.2米长。
银杏齿中喙鲸(Mesoplodonginkgodens),因为牙齿酷似银杏叶而得名,最早是在日本沿海被发现并命名的。虽然偶有捕获记录,但科学家对其主要研究更多来源于搁浅个体。已知这种鲸主要分布在印度洋与太平洋热带、暖温带海域。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他们的种群数目还不了解。成年鲸可长到4.7米-5.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1米长。
格氏中喙鲸(Mesoplodongrayi),是中喙鲸属中人类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易搁浅的一种喙鲸(也有科学界认为它应该属于独立的物种Oulodon属,目前还有争议)。有时候它们会集体搁浅,在年就曾有28头格氏中喙鲸一起搁浅于新西兰查塔姆岛的记录。虽然缺乏数据,但根据搁浅频率可以得知这种喙鲸的数量应该是很多的,它们主要广泛分布于南半球温带水域,主要在南纬30°-45°之间。成年鲸可长到4.5米-5.6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2.4米。
赫氏中喙鲸(Mesoplodonhectori),或称作贺氏中喙鲸,是以JamesHector爵士(新西兰威灵顿博物馆创建者)之名命名的一种喙鲸。由于缺乏数据,科学家们只能根据为数不多的搁浅记录来推测,这种喙鲸可能生活在南半球温带各地海岸,但恐怕种群数目并不多。成年赫氏中喙鲸约4米-4.5米长,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长。
长齿中喙鲸(Mesoplodonlayardii),又称长齿鲸,是中喙鲸属中体型最大,也是最容易辨认的一种生物。雄鲸下颚长着一对粗长的牙齿,并且向上朝后弯曲。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个体牙齿能长到30厘米长,甚至会形成交叉并影响嘴巴的开合。这种奇特喙鲸分布广泛,在南半球冷温带海域呈环南极分布。由于缺乏数据,它们的种群数量还是个谜,但根据大量的南半球搁浅记录来看,这种喙鲸的数目应该是可观的。成年长齿中喙鲸可长到5米-6.2米,出生时的幼体约2.5米-3米长。
特鲁氏中喙鲸(Mesoplodonmirus),又称初氏中喙鲸,奇妙喙鲸(拉丁学名中的“mirus”即“奇妙”之意)。过去认为仅分布于大西洋,但现已确认在南半球亦有分布。罕有目击记录,曾有科学家发现有3头特鲁氏中喙鲸在北卡罗来纳州外海约英寻(大概约合.28米)深处移动。同样是数据缺乏,我们对其种群数量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可能它们在北大西洋的数目并不少。成年特鲁氏中喙鲸约4.9米-5.3米长,出生时的幼体约2米-3米长。
作者李墨谦,网络上戏称punkleE、熊猫朋克。号观音堂主、嘲风堂主。青年插画师、青年国画家。喜好自然之美,热爱动植物,绘画主题因此也多于此。
微博:李墨谦豆瓣:嘲风堂主网站:punk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