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教育孩子时奖励比责骂更为有效,父母应多采
TUhjnbcbe - 2025/6/27 10:45:00

家长打骂孩子,是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怎样惩罚才算恰到好处呢?

众所周知,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而又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人提出,教育孩子绝对不可以打骂。但是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做到从不打骂,如果你去社会上做一番实际调查就可以发现,完全做到不打不骂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看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打和骂的确难免,尤其是后者。问题在于怎样认识这个问题,怎样对待打骂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

先让我们从训练动物说起,在马戏表演中,小狗会接二连三地做滚翻动作;海豚会从水面高高跃起,穿越悬在半空中的圆环,就连长相憋厚的熊猫也会坐在山羊拉的小三轮车上吹举号。

怎样才会使它们训练出这一套套本领的呢?这是所谓“操作性条件皮射”的功劳。说得通俗一些,只要动物一有良好的动作,便给以美味可口的食物作为“奖赏”,经过反复“强化”之后,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与此相反的方法是,一旦出现不良的表现,就给以资打,也就是“惩罚”。实践证明,奖赏的效果远远比惩罚好得多。这些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适用幼儿的教育。

然而,奖励也不是万能的,代替不了必要的惩罚,只奖不罚不见的是好办法,关键在于奖罚得当。打骂是一种惩罚,必须应用得恰到好处。那么,怎样才算恰到好处呢?

怎样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责骂呢?这里有一个技万问题,应该注意责备的时机与分寸,而且还要随孩子的个性和年龄分别对待。

如果在孩子犯错误或表现出不良行为之后很久才给予贵备,或者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小题大做,给予过分严厉的责骂,那么孩子不但不会认错改正,反而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如果孩子年龄幼小,一般应该当场责备,否则等到第二天再骂,也就没有效果了。如果是年獻较大的孩子,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不分场合,当场立即予以责备。只能在事后,在没有其他人的情况下,给以责备或劝导。

除了选择适当的时机之外,责备的方式也非常有讲究。有的父母只会大发脾气,骂个没完。孩子当时即使听话,也只是一时慑于你的威严,而不会心服,以后仍然会再犯同样的错错。

所以必须在责骂的同时,讲清为什么错误的道理。当然,过分的责骂会适得其反。但是,在孩子犯错误后不加以训诚的话,对孩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此外,在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态度应该一致,至少不能让孩子观察到不一致的地方。即使父母一方对另一方的责骂有不同的看法,也应该在孩子离开后讨论,甚至争辩。

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尽量避免殴打等体罚,但也不要因为实在忍无可忍偶尔动手贵打之后;产生自咎自责,或就此引起父母之间的争吵不睦。

这时应坦率地告诉孩子,这是“爱之越深,责之越切"的道理,使他了解父母的心意。当然,注意今后应该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

至于称赞奖励,似乎不容易出毛病,其实不然。首先,与惩罚一样,要掌握适当时机,不能忽视奖励的时间性。此外,必须防止孩子的得意忘形和骄傲自大。

奖赏的目的是鼓励孩子产生信心,以便今后更加努力。夸奖不能过分,更不要把他的成绩或优点与不好的孩子比较,否则会在无意中养成骄傲的心理。

总之,不论奖励或者惩罚,都应该考虑到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经受得起责备,有的孩子听不得一句责骂,有的孩子在奖励之后会更加奋发图强,有的孩子则会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所以,必须因人而异,分别对待。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孩子时奖励比责骂更为有效,父母应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