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一种唯美叫:“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有一种现象叫:“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其实,这也是我们做人的哲学。
生而为人,我们总是渴望生活如能所愿,总是追求道德的制高点,总是要求事事力求完美。也对,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不追求完美呢?
然而,这世间还有一句话叫着“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人、魔本有界,越过界,人成了魔,魔也会是人。
人世沧桑,历经多了、参透了,就会懂得所谓的“好”不是最好而是刚刚好,是适度。就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度量,超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变或者变质,这就不好了,要懂得适可而止。
即便是优点,过了头也会显得过犹不及;即便是事事做到了极致,也会让人感到是吹毛求疵。不管是那种,盛到极点就会走向衰败,做事过分便会招来灾祸,这都是一种缺陷,只有恰到好处才会趋于完美。
在街上赶场,见一位老大爷在卖黄瓜,一根根黄瓜挺着圆溜溜的花肚子躺在竹筐里,翠绿色间着白色竖纹,白色竖纹里又泛着黄。肚皮上还沾了些泥土,新鲜着呢,似刚与瓜藤分离。
见我在注意看,老大爷抢着跟我介绍,言语中满是诚恳:“你看嘛,这才是正宗的本地黄瓜,矮矮壮壮的,不像有些奸商卖的黄瓜,瓜蒂还上留着瓜花。你以为的新鲜,其实是靠人工催熟的。自然熟透的黄瓜,瓜蒂上哪里还会有瓜花呢?”
农村长大的我,经老大爷一提醒我就明白了其中缘由,凡事适可而止,过于违背自然规律的东西反而不好。
老大爷说着就顺手塞给我一根黄瓜:“吃吧,自家种的。你先尝尝,买不买无所谓。”我接过黄瓜,在衣角上擦了几下,小咬一口,一股久违的清香扑鼻而来。
新鲜,脆嫩,是儿时的味道。老大爷身边的小女孩应该是他的小孙女,冲天辫上扎着一朵蝴蝶结,在旁边帮着看秤、收钱。上蹿下跳忙着,蝴蝶结也跟着摇摇摆摆,显得俏皮可爱。几毛钱的收益爷孙俩也乐呵呵地忙过不停。寻常人间的烟火气,传递给世人的却是良善和温暖。
人生也是如此,贪心太重,欲壑就难填。一些人整日里算计钻营,劳心劳力,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这种活法也太累了。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将满未满,既让人心有牵念,也令人心生欣喜,放在生活里就是一种小确幸。
作为一介凡人,我是很满足于寻常的田园生活,听燕发而晨耕,闻子规而夜耕。种豆锄草碧水春山间,收稻割麦田陌上,岭上收拾寒山瘦水。生如蝼蚁,过着山野村夫的日子,平淡的日子也能打磨出趣味来。一生不就是图这些个小小的满足吗?
人生哪来那么的岁月静好,更多的是一地鸡毛。我如此,他们也是如此。
小时候这季节正跟母亲在地里抢收麦子,田间地头一片丰腴富足的好景象,有诗云:“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自家的地很少,就几分地。一到收获的季节,就很羡慕人家地多粮广。我一边割麦一边抱怨父母,早些时候怎么就不多占点无主的荒地,尽让他人占了去。母亲就教训我:“做人不可贪心,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树大招风尖尖断,名声显赫招人恨。小满就是圆满。”
母亲的话浅显易懂。越是高大的树,树尖最是容易被风折断;名声显赫的人,不管是美名还是恶名都会招来嫉恨。占那么多地干嘛呢?够吃就好。欲望是一种情怀,但你的才华和能力支撑不起你的欲望就是一种罪恶。
真正的智者,为人处事都有一定的尺度,知晓“一半的智慧”。繁盛,却不是极致;饱满,却懂得内敛。
最美的风景不是泛滥成灾,而是恰到好处的温柔。人生也是如此。
邹謇,祖籍四川渠县,现居重庆。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四月青阳》,《半壶老酒,邀月对坐》。长篇小说《阴阳跨界人》,《太医令》等。多家平台签约作家,多篇文章纳入中考题库。生性淡泊,有故事,有信仰,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世人皆醒愿我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