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年11月13日初诊。症见直肠癌化疗后便血又作,现大便日3-4次,量少,不成形。伴肛门憋胀。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肠痈(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
:内服药为槐花,地榆,防风,仙鹤草,生地黄,丹皮,生黄芪,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炙甘草。
灌肠药为仙鹤草,败酱草。
:内服为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灌肠为每日1剂,每剂煎1次,约mL,灌肠,保留30分钟。
年5月15日二诊:患者大便次数减少,每日1-2次,不成形。不久前又开始黑红色便血,有血块,量不多。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原方酌加炒白术,党参,车前子(包煎),石韦。
: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年5月22日三诊:便血减少,有少量黑便。大便基本成形,日2次。舌淡红,苔白,脉沉。
:槐花,地榆,防风,仙鹤草,生地黄,丹皮,生黄芪,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炙甘草,炒白术,党参,车前子(包煎),石韦,紫草,三七粉(包煎)。
:每日1剂,每剂煎2次,共约mL,每日2次,每次口服mL。
:健脾利湿、滋阴养血。
:本医案因脾胃气虚,湿热下注而成,用清利湿热法为主兼补气阴最为适宜。诊断过程中既要看到脾虚内湿,又要注意邪之稽留,在病邪未清时,切忌固涩,以免关门留寇,邪留成滞。方中用槐花、地榆、防风、仙鹤草,清利湿热、凉血止血;生地黄、生黄芪、丹皮滋阴益气;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清化瘀毒;炙甘草调和诸药。同时配以仙鹤草、败酱草外用灌肠以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取标本兼治、内外同治之意。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