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总是美好的。
如果在童年里少了捉迷藏的游戏,就像花没有了芬芳,留下一丝遗憾。
很多人有些困惑,捉迷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让每一个孩子在童年里为之着迷。
孩子们天真的行为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
前些天,朋友给我看了几张照片,并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是关于她4岁女儿的。
他说:“前两天和女儿玩捉迷藏,她假扮成了一朵花,看着她可爱的模样,发现后我真不忍心揭穿她,”
01“如花”女儿玩捉迷藏,爸爸发现后不忍心揭穿
这段日子,爸爸有很多的时间可以陪女儿。一起在家玩游戏,去小区里散步,天气晴朗时去附近公园转一转。这一天,天气格外清爽,爸爸便带着女儿去了公园。
他们来到一处花丛处,坐在石凳上休息,女儿便歪着头向爸爸说:“爸爸,我想玩捉迷藏。”爸爸欣然同意了女儿的要求,于是闭上眼睛,开始倒计时。爸爸一边数数,一边仔细聆听着女儿欢快的脚步声……
刚开始,爸爸还有些担心,孩子别跑的太远了,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倒计时结束、睁开眼睛,一眼就看见女儿藏在身边不远的花丛后面。而在他休息的附近,就这么一片花丛。
女儿静静地躲在花丛后,用一双小手举过自己的头顶,装扮成一朵花的样子。爸爸看到女儿的模样,真是有些哭笑不得,心中又不免感慨,女儿不就是自己的一朵花吗?
爸爸看见女儿这可爱的模样,真是不忍心揭穿她的藏身之处,而是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一边假装寻找。当爸爸走进女儿时,女儿已经激动的憋不住了,猛的从原地跳起来叫喊:“爸爸,我在这儿呢!”
爸爸一把把女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女儿兴奋地讲述着,她刚才装成了一朵小花……
爸爸把女儿的照片分享到网上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平时在家带孩子也是如此:明明知道孩子身藏的地方,却总不愿意直接揭穿他们。网友评论到:
每次和孩子玩捉迷藏,都会假装找半天,然后恍然大悟地说:哎呀,原来你躲在这!爸爸和孩子玩捉迷藏时,妈妈告诉女儿:“宝贝,不要动。”女儿说:“妈妈,我没动。”没毛病!每次和女儿玩捉迷藏,问她藏好没,她分分钟告诉你:藏好了。
02孩子玩捉迷藏的秘密
下面我们了解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捉迷藏,孩子玩捉迷藏的背后,又藏着什么秘密?
早在多年前,哲学家皮亚杰和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就对孩子的这一现象,做过科学的解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在0—2岁左右,会进入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会获得客体永恒性。在2—6岁时会进入前运算阶段,会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而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做个比方,当孩子认为一件物品就应该放在某个地方,如果让物品移动了位置,孩子就可能引起不安,甚至发脾气;再比如妈妈留有一头长发,当妈妈心血来潮剪成短发时,孩子便可能因此不高兴,甚至不搭理妈妈。
捉迷藏也是如此,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在乎两点:一点是过程,另一点是结果。过程是指孩子藏起来后,你有没有寻找,关键点在于“寻找”,孩子并不会因有没有找到她而感觉到不满意,只要你寻找她就会满意。
另一点结果是指:你一定要找到她。如果她藏好后,每次都能找到她,反而这一次没找到,她会因此失落。不过,重点在于孩子的年纪,当孩子进入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时,孩子便可能在乎捉迷藏的结果,并会为结果而满意。
心理学家蒙台梭利在“儿童秩序敏感期”也有过相关论述。她认为孩子在成长阶段,会进入不同的“敏感期”。“秩序感”就是不同敏感期其中的一个阶段,这和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很相似,同时也解释了孩子喜欢玩捉迷藏的秘密。
03孩子玩捉迷藏的好处
1)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当年纪小的孩子藏起来后,大部分孩子认为你是看不见他的。剑桥大学JamesRussell通过实验说明,很多孩子认为当他们被蒙上眼睛时,人们是无法看到他们的。比如这样:
这样:
这样的:
捉迷藏不仅会为孩子童年带来乐趣,还可以通过游戏来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其大部分智力发展也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所以,家长多和孩子做亲子游戏,能够有效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可以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共情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孩子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注意到,那些亲子关系良好,经常有父母陪伴,陪他们一起玩游戏的孩子,在智力和情商上都会显得比同龄孩子高一些。
文
小海豚的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