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沅水江畔舞蜂人新湖南
TUhjnbcbe - 2025/1/13 18:59: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向晓玲通讯员杨勇杨剑波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暖春四月,一路沿着沅江车行,记者慕名来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知名养蜂人杨元忠的红土溪养蜂基地里。傍着白浦公路边,小溪旁,狭长不大的一片地方,放置了数十箱蜂箱,蜜蜂在蜂箱周围飞舞着进进出出,杨元忠正在蜂箱间忙碌着,成群的蜜蜂围着他飞舞,他却泰然自若,就像他的小伙伴们一样。

见到记者到来,杨元忠放下手中的活儿,让我们戴上了防护头罩,一边向我们介绍基地的情况,一边带我们参观现场。从杨元忠的口中,记者了解到,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在别人退休后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创业人生。年,杨元忠从县住建局退休,脚踏实地的他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闲下来了,却总是患得患失习惯不了。闲暇的时候他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红土溪村,发现了村民们在养殖蜜蜂,但是规模小,很闲散。在村里的一段时间,他了解到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思前想后,下不下来的杨元忠他便转展怀化、贵州等地拜师学艺,一边学习一边养起了蜜蜂。

红土溪村环山拥抱,花果盛林,在不同的季节里,山里的金银花、野菊花、刺槐花、油菜花、洋槐花、野酸枣花、荆条花和不知名的花儿依次盛开,点缀着山间地头,芳香四溢,天然的花场吸引着本地中华蜂忙前忙后,是养蜂致富的美好洼地。于是杨元忠把蜂场便建到家乡红土溪。

从开始的十箱,到二十箱、三十箱,规模不断扩大;从开始的蜂糖自己吃,到后来的送亲戚朋友,再后来便是络绎不绝的人慕名上门购买;从开始的边养边学习,到技术熟练再到收徙授艺;他花了7年的时间,建起了养蜂这个产业。

全县养蜂大户已达多家,初具规模,但技术落后产量低、蜂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多种问题,让杨元忠再度陷入了深思。年,杨元忠联合全县养蜂大户成立了泸溪县沅水蜂业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养蜂大户代表推选,他被选举为泸溪县沅水蜂业专业技术协会首届理事长,同时在他的倡议下,采取“样板引领+基地+农户+扶贫”方式,组建了泸溪县沅水蜂业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销售商标、统一养殖技术、统一质量标准。同时,为了加大对建档立卡户养蜂的扶持,他对全县养蜂户进行了摸底,8个乡镇42户贫困户进入了他的视线,他把协会里养蜂技术精湛的13人员分别分到了乡镇,一一对接贫困户,实行技术一帮一。杨元忠便主动联系了武溪镇和浦市镇的22户贫困蜂农。

说话间手机响起,“师傅,您得空来帮我看看蜂子,碰到了一点小困难。”“好的,你等会,我这就过来。”原来是在浦市镇新堡村养蜂的李七儿打来了求助电话。随后,记者与杨元忠一起来到了新堡村李七儿的蜂场。

“一定要保证蜂蜜质量,取糖要留三分之一的底,让无花期的中华蜂有足够的好营养品……每年立春后,中华蜂快产子的时候要补花粉。”杨元忠一面查看着蜂箱一边跟李七儿交谈着。

李七儿是达岚镇都用村三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5口人,由于先天腿脚不便,家中日子过得很艰难,年杨元忠在得知其家庭情况后,专程走访了她家,给她资助了元资金,送了4箱蜜蜂,并给她传授养蜂技术,发展蜜蜂产业创收。在年时,李七儿的蜂场产蜜0多斤,纯收入3万多元,全家人均养蜂收入元,圆了“甜蜜”的小康梦,其家庭也于年顺利脱了贫。目前,她在浦市镇新堡村六组的蜜蜂养殖场发展意蜂27箱,中蜂近20箱,当前正处于蜜蜂分蜂时节,今年她的蜂场规模有望再次扩大。

在杨元忠的带领下,像李七儿这样的协会会员们养蜂技艺提高家庭脱贫致富的比比皆是。虽然退休了但是不能褪色,不忘初心为人民,作为泸溪县沅水蜂业协会负责人,杨元忠走到哪里始终强调蜂蜜品质的重要性。他说:“蜂蜜若要品质优良,首先要源头干净,保留原生态的味道,这样产出的蜜才能色泽均匀,质感黏稠,甜润纯正。”

在红土溪村村部楼里,中共泸溪县沅水蜂业专业技术协会支部委员会的牌子非常醒目。杨元忠的办公桌上一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已被翻得有点发旧。

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战斗堡垒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致力脱贫攻坚战,杨元忠向上级党组织申请成立了沅水蜂业协会党支部,协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鼓励扶持能人大户发展养蜂产业,对帮扶对象提供蜂箱、蜂种,并由协会派出专业养蜂技术人员免费实行1+1的技术指导,助力他们脱贫致富。当前合作社已带动贫困户户,养蜂箱,实现创经济收入多万元,使他们一举摘帽脱贫致富。近几年来,杨元忠整合全县的蜂业,目前参加协会的已经将近有75家,蜂群达到多群将近群,产蜂蜜20多万斤,农民的毛收入大概五六百万。

武溪镇红土溪村支书李维汉介绍道:“杨元忠退休不退职,对党的工作,对老百姓脱贫致富挂在心上,放在心里。养蜂户里大部分都是建档立卡户,在他的带动帮扶下,他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对村里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给我们红土溪村的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今年疫情期间他还向组织捐了00元现金,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好党员!”

风正好扬帆。杨元忠带领着沅水蜂业专业技术协会推行标准化蜂业养殖技术,会员们统一使用“沅水”商标销售蜂蜜,年销售蜂蜜达多吨,并推出五倍子蜜、槐花蜜、菊花蜜等多种蜂蜜,拓宽了产业链,带动和增加了周边贫困群众收入,提升了湘西品牌知名度,成就了泸溪人民脱贫的“甜蜜”新型致富产业。

[责编:李孟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沅水江畔舞蜂人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