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有五样东西最珍贵,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命里的坚强、舍我其谁的霸气。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张劼做到了。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程兆/摄)
9月24日晚,合肥天鹅湖畔,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绚丽而隆重的舞台上,一对警察父子相互敬礼,引燃现场雷鸣般掌声。这是记者听到过的最热烈的掌声,没有之一。张劼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是我省第二位“时代楷模”,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警界战狼”。
张劼和父亲向观众敬礼(程兆/摄)
一个只响一声的未接来电
去年1月5号傍晚6点多,张劼正举着筷子夹菜时,手机突然响了一声,又迅速挂了。他低头一看,是副支队长石鑫打来的,职业敏感告诉他:队里一定有事。张劼当即回拨过去,几句对话后,他便借用同学的私家车,直奔特警队。
此时,蚌埠市光彩小区,一栋楼室户主吕某在家中堆放了若干煤气罐和汽油桶,扬言要引爆居民楼。8点左右,嫌疑人高喊“大家一起完蛋!”屋内飘出浓烈的煤气味,指挥中心下令突击小组实施强攻!
“你马上要结婚,还是我第一个上!”张劼拦下石磊,一缩身第一个钻进房间。吕某一边猖狂喊叫着,一边快速拧开煤气罐的阀门……张劼腾空而起,直扑过去,控制那双可怕的双手。
“轰!”的一声,房间里火光一片,乌黑的浓烟上下翻滚,强大的气浪将张劼和吕某掀翻在地。吕某双脚乱踹,企图将汽油桶踹翻在地,张劼死死地把犯罪嫌疑人压在身下。随后进入房间的石磊和李龙,半蹲着在弥漫着浓烟的房间里摸到了奄奄一息的张劼。
10个煤气罐和2个30公升汽油桶,如果全部爆炸,威力相当于引爆40公斤TNT炸药或颗手雷。当时,这栋楼里住着48户多位居民。
与死神擦肩而过,张劼生命垂危,全身深二度烧伤达30%,“事发当天张劼并不值班,我刚拨通他的电话就挂掉,是转念想起他好久没有回家了。如果他没有立刻回拨那个只响一声的电话,他就不可能受这么严重的烧伤。”石鑫红了眼睛说。
一对警察父子的家庭传承
“过去,你以我为荣;今后,我永远为你骄傲。”父亲张留成写给儿子张劼的一封信,让观众感慨万千。
张劼的父亲张留成,是一位铁路公安警察,曾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一等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蚌埠日报曾在头版报道张留成的先进事迹,号召公安干警向张留成学习。
小时候,别的孩子都是听“格林童话”长大的,小张劼却是听“爸爸抓坏蛋”的故事长大的。
有一天,张留成带着小张劼上街时,看到有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赌博。为避免行人被诱惑上当,张留成亮出身份:“我是警察,不许赌博!”参与赌博的人一哄而散。在小张劼的作文里写道:“我的爸爸是警察,他非常英俊,非常勇敢。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警察。”
偷戴爸爸的“大盖帽”,喜欢拈枪弄棒,一看警匪片就着迷,只要跟“警察”沾边的事儿,小张劼都精神头大得很。开始识字后,张劼喜欢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书籍,有空就抱着啃,一动不动能看好几个小时。
十来岁时,看到邻居奶奶搬煤球,他一溜烟地跑过去,一趟又一趟帮助老人把煤球送到楼上;上中学时,看到隔壁阿姨搬大米发愁时,张劼二话不说,扛起50斤的大米一口气跑到5楼。
0年6月8日中午,穿着便装的张留成骑车下班途中见义勇为,头部6处裂伤,颈部和胸部刀伤13厘米,全身共缝了针。
“看着我爸血肉模糊躺在病床上,我心里是既心疼又自豪,也更让我感受到警察的沉重和伟大。”张劼说,小时候,是因为警察的光环而迷恋,长大后,更懂得警察的责任而选择。
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张留成的言传身教,早早在儿子心中种下了英雄的种子。这就是家庭传承,这就是家风滋养,这是家教熏陶。
一种百炼成钢的凤凰涅槃
劼,代表着“坚强”和“努力”。
“他的手真冷,冷得像冰块,不停在抖,当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战友医院的情景,说着说着已经泪流满面。
气管切开,身体炭黑,浑身插满管子,全身水肿,脸部肿的像盆一样。因为呼吸不畅,张劼拼命咧开变了形状的嘴巴,想多吸进一些新鲜空气,像一只被冲上岸边的鱼,大口大口地奋力挣扎着。
那失去皮肤保护而裸露的血肉,稍有空气流动都会感到火燎般得疼痛。张劼从不喊疼,虽然他身上的肌肉总在颤抖。只有在昏睡中,才能听到那令人心碎的呻吟声。
每天都被绑在“烧伤床”上,钻心般的疼痛像潮水一般阵阵袭来,疼得他每天都要汗湿床单好几次。体温高达39.5℃,腋下夹着两个冰疙瘩,有时候烧得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
有时候手术是不能麻醉,看着疼痛如筛糠般的张劼,医生都忍不住劝他:“你喊出来吧,也许可以减轻点疼痛。”张劼咬牙忍住。手术结束后,医生说从来没有见过,像张劼这样对自己这么“狠”的人。
为矫正口型,他睡觉时口中要含着扩张器,睡觉不能闭眼。吃饭时,张劼用力撑开自己残缺的嘴,硬往里塞东西吃,哪怕嘴角和下颌渗出血来。
从蚌埠到上海,医院,再转至上海九院,张劼先后经历14次手术、40余次植皮。每一次植皮换肤,都是脱胎换骨的磨难,都是撕心裂肺的煎熬,都是百炼成钢的涅槃。
一张永远帅气的特警面孔
伤疤是特警身上最闪耀的勋章,勋章是男人身上最帅气的模样。
治疗中的张劼,第一次照镜子是受伤一个多月以后。医院病房的卫生间里,他抬头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我看了很久,很平静,没流泪。我在心里告诉我自己,无论我变成什么模样,我都要接受我自己。”张劼说。
11月18日,公安部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首期“公安楷模”发布活动,张劼应邀前去领奖。
表彰会前,公安部曾专门给他订做了高质量的面罩。大幕拉开后,没有佩戴面罩的张劼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走上前台,观众站起来给他鼓掌,为勇敢鼓掌,为坚强鼓掌,为到骨子里的帅气鼓掌。
男人的帅从来不在脸上,最帅的人都在大家的掌声里,最可爱的人都刻在心坎上。
8年3月12日,蚌埠市禹会区良子足浴店突发歹徒持刀劫持女员工事件。谈判无果后,在“声光失能弹”的掩护下,张劼迎着寒气逼人的匕首,第一个冲上去将嫌疑人扑倒,成功解救人质。
年2月,一起命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逃到蚌埠一家浴池。张劼和战友一个打扮成浴客,一个打扮成大堂经理,刚好在二楼大厅和犯罪嫌疑人打了个照面。机会!机会就在眼前,战友一个眼色,张劼像猎豹一跃而上,搂住犯罪嫌疑人的脖子,将其扑倒在地。
“张劼受伤一年多来,只要队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第一个跳入我脑海的主攻成员还是张劼。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张劼有这样豪气,也有这样的底气。”支队长孙虎说。
一支生死相依的英雄团队
刚入警队时,张劼被分配到了巡警支队。8年,蚌埠特警支队成立,张劼又成为这支精英队伍的一员。
“真正的男子汉,对自己就要狠一点。”特警支队会聚了各路精英,张劼身形瘦削,体力和耐力远不及他人。张劼不分白天黑夜把自己“焊”在训练场,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是警队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年4月,特警支队在处理一起涉黑团伙的案子时,张劼主动申请先去山林侦察。经过两天的踏勘,张劼把上山下山路线和犯罪团伙出入的路线摸得一清二楚。“哪个点有几个放风的,哪个点有埋伏的,每一个细节都扣得特别严谨。”石鑫说。最终按照张劼的方案,一举捣毁该犯罪团伙。
有一次,在抓获一个贩毒团时,张劼扮成贩毒人员乘坐出租车前去交易,后面战友紧随其后暗中保护。来到指定地点时,犯罪嫌疑人十分警惕,还未完成交易便扭头就跑。张劼穷追不舍,与犯罪嫌疑人扭打在一起。“对方身上有武器,要不是后援力量及时赶到,恐怕那一次我是凶多吉少。”张劼说。
“1·05”警情的成功处置,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我们是英雄的团队,正是团队的力量,所有战友的付出,才能完成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张劼说。战友石鑫、周小康、石磊和李龙都曾荣立个人一等奖。
张劼(右)和战友们在一起(程兆/摄)
英雄的背后,总有一支英雄团队。英雄的成长,总有一个英雄家庭。
.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