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艳丽
夏日的黄昏,风香细细,走在街上,满目苍翠。槐树是这个季节最美的主角,似身携黄花的女子,水袖轻轻一甩,花落如雨。但见清荫满径,黄花遍地,整整一座老城,与槐花一道,眠风醉日,烂漫得不可收拾。
第一次踏进这座古城,也是夏季,满眼是一树一树的槐花,黄灿灿的,古巷里弄,全在槐树掩映之中,地上花屑斑驳,似黄色小蝶,在风中翩跹。
槐树给人以强烈的归属感。正是这些槐树,才使我第一次来这座城市不感到陌生。这里的槐树比故乡还多,大多都是国槐,这里的很多地名均跟槐树有关,有南大槐树南街、南大槐树北街、中大槐树南街、中大槐树北街、槐树街、槐荫街等街巷。连我喜欢的书屋也叫槐荫书屋。而这座老城的多数居民,据记载也是明代洪武年间移民到此。
夏季的济南无比炎热,但幸好有槐树庇护着,到处都是又粗又壮的老槐树。树荫下是老人和孩子好去处,槐树可以说是百姓树。
人们常说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许这是诗意的济南吧。现在的济南,街道两旁大多都是高大的槐树,绿荫如盖,遮天蔽日,人走在林荫道上,也是一种享受,“满地槐花满树蝉”,既有都市风情,又有田园之趣,让人惬意无比。
最深的记忆与槐树有关。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们在老槐树底下玩耍。尤其夏天,村人都来树下乘凉,老人总会告诉我们说,咱们老家在山西洪洞老槐树底下,“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小伙伴们常常互相检查小脚趾,“谁的小脚趾甲两瓣瓣儿,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儿。”每次摸着自己那裂成两瓣的小脚指甲,就感觉很自豪。
记得奶奶在槐树下做针线活,蝉声阵阵,最美好的时候就是奶奶在槐树下铺上席子,然后在上面做被子,我穿着洋布碎花裙子,白底蓝色小碎花,至今还记得它的样子。我躺在未做好的被子上,仰面看一树槐花正开得汪洋恣肆,时有小槐花落下,落在我的脸上,裙子上,蓝的花,黄的花,印满了时光,洒满了童年岁月。从没想过那样的时光会溜走,会抛下我一去不复返。
至简岁月,槐花点点。
小时候故乡既有洋槐树,也有本地槐。爱吃奶奶蒸的洋槐花,蒸好后浇上香油,再调上蒜泥,真是人间美味。洋槐花开完后,本地槐的槐角豆也长成了,就剥槐角豆吃,那水晶一样的槐角豆吃起来好劲道,好香甜。槐树上还会结好多槐籽,父亲用长钩子把它们钩下来,晒干卖掉,上学用的本子和铅笔,都是用槐籽换来的。
奶奶养的小绵羊也爱吃槐花和槐叶。奶奶出身中医世家,懂中医知识。她总要摘一些槐叶给小羊吃,奶奶说,吃槐叶和槐籽败火解毒,小羊不长病。我那时候还小,经常和小羊一起在奶奶的怀抱里。
长大上学后,每至暑假就喜欢在槐树下学习,槐花时而落在书上,本子上,头发上,淡淡的书香和槐香,萦绕周身。奶奶在旁边做活,小声哼唱到:槐花黄,学子忙……
“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周代时三公面见天子,才允许站在三棵槐树下,而我能天天在槐树下学习,该是上苍多大的恩赐?槐树旁边是一个“鬼”字,也许只有槐树才是最具灵性的树吧?它能与天地人相通,给予人灵感,后来能考上大学,冥冥之中有槐树的功劳。
对槐树浓浓的故乡情结,竟成为我择一座城终老的理由。
如今,窗外槐树成荫,我喜欢坐在窗前与槐树对望。“密叶繁阴画不成,卷帘双眼为渠明。人间炎热无来处,赢得轩窗分外清。”一窗绿意,满室清凉,像一阕小词,渗透着着无尽的诗意,槐香淡淡,是故乡的味道,此时心静如水,澄澈通透。有槐树的地方,就是故乡。
每每疲倦时,会望着槐树,它给予我向上的力量。
晚上夜深人静,看到窗外斑驳的树影,我会静下心来阅读,好似当年树下学习的时光。槐又通“怀”,让我如在故乡的怀抱,有槐树,有奶奶------
择一城终老的理由,只是因为至简的时光中,有槐树相伴,满地槐花,满树蝉鸣,这样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归属感,何况是槐树……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