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北方的人,都吃过“槐花”做的食物,清水冲洗干净之后,裹上小麦粉或玉米面,再上锅蒸熟,就是一碗槐花饭。
或者,将简单的槐花、鸡蛋搅碎之后,再加上一点盐和油煎熟,就是一个很好吃的槐花饼。
无论哪一个都是能够征服你味蕾的美味,然而,你是否知道,这刺槐其实是来源于国外的呢?
01刺槐的起源
槐树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夹路植槐的记载,在诗人杜甫的诗作中,也可以看到槐树的身影,如“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然而,这些槐树,都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刺槐”,刺槐最早的历史需要追溯到北美洲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一带。
17世纪初被引进欧洲,这才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转,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观赏树,直到年才被带入中国。
在德国侵占期间,刺槐被大范围在青岛种植,一直到今天,青岛都有大量的刺槐。
02快速发展的刺槐
在青岛成功种植后,开始快速向山东半岛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我国全国各地都开始移植刺槐。
目前,除了黑龙江和海南之外,基本上南北方各地都有刺槐的身影,目前已经成为单个树种栽培分布区域最广的树种。
然而,我国之所以广泛种植刺槐,也不是为了吃槐花,或者说,如果只是为了食用槐花,也不会如此种植。
03刺槐的优势
首先,刺槐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为了作为景观、行道树栽培,其适应能力强,病虫害少,易于管理,并且高大的树冠、鲜绿的叶色和清香的花朵,也十分适合观赏。
其次,刺槐还是优质的木材,10-20年即可成材,质地坚硬,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可以用于建筑结构、家具制作、造船、桥梁构件等多个方面。
再次,刺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不高,既耐干旱贫瘠,根系也很复杂,这使其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活环境。
最后,刺槐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可以吸引蜜蜂来此采蜜,其产生的槐花蜜口感纯正,营养丰富,受到不少人的喜欢。
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刺槐的价值和作用还会不断被挖掘和发现,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