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就说牛家这四个孩子,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迥异,各不相同。除此,他们在样貌上,也存在差异。
老大牛爱国,看长势,像他的两个舅舅,大眼睛,胖乎乎的脸蛋,身材魁梧。不过,他性格腼腆,憨厚老实,天生胆子小,不爱说话,从不惹事。对爱国的性格,汤二妮很不满意,因为经验告诉她,这种性格很容易吃亏。
牛爱国上二年级时,因为中午吃坏了肚子,在课堂上想去厕所,却不敢对老师明说,导致他在课堂上拉了裤子,最后哭着回了家。
汤二妮又生气又可笑,俗话说,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啊?偏偏牛爱国就是这种性格。除此,牛爱国还经常被比他个子低的同学欺负,比如说崔连顺就是代表。
崔连顺的个子比牛爱国低半头,瘦小枯干,在牛爱国面前简直像个小跳蚤。但他不仅仅给牛爱国起了绰号,牛大个,还经常性地故意挑衅滋事,结果,牛爱国都忍了。
老二牛爱党,瘦长脸,单眼皮,体型像牛解放。他跟牛爱国一样不爱说话,爱静不爱动。不过,他比较有头脑,爱琢磨事。不惹事,也不受人欺负。用董桂花的话说,甭看老二话不多,心眼不少。
老三牛爱军,算是弟兄四个里,最活跃最叛逆的。他除了继承董桂花的大眼双眼皮,继承了牛解放的一双浓眉外,可以说,跟牛家人的性格大相径庭。
牛爱军天生调皮,爱动不爱静,身体灵活,敏捷,喜欢爬高上低,舞枪弄棒。最让汤二妮受不了的就是这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天天拿着木棍挥舞,说是自创武术,万一伤着别人咋办?还有,他不仅爱在墙头上跑来跑去,还喜欢爬树。家里的这几棵槐树,都已经让他爬过无数遍了。汤二妮担心他,训斥过多次了,但爱军天生脸皮厚,你骂归骂,吵归吵,他丝毫不在乎。
对此,汤二妮不少在儿子和儿媳面前抱怨。结果,牛解放和董桂花的看法一致,小孩子嘛,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样子,俗话说,初生牛犊还不怕虎咧,蹦哒蹦哒长得快,摔打摔打更健康。
其实,汤二妮发发牢骚也是关心爱军,甭说老太太对四个孙子一视同仁,不偏心,她在骨子里就偏爱这个三孙子。汤二妮看出来了,虽说爱军调皮捣蛋不听话,但他有个最大优点,就是仗义,这是爱国和爱党身上都缺少的。有时,汤二妮也想了,牛家能不能扬眉吐气,估计就要看三孙子了,他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老四牛爱家,年龄太小,具体是啥性格,汤二妮暂时看不出来,但是看眉眼,秀里秀气,倒是有点像她死去的丈夫。对这一点,她跟儿子和儿媳说过几次,可惜牛解放是遗腹子,根本没见过他爹。董桂花更不用说了,家里连公公的一张画像都没有,婆婆说啥就是啥。
说实话,牛解放和董桂花跟汤二妮的心理不一样,他们对四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觉得都好,不存在偏心的问题。
对闺女,董福全还是关心的,他要求先不要急着买牛,再等等。因为现在牛很紧俏,价格昂贵,等再过几个月,自家的牛产了崽,让他们牵回去慢慢养。
董桂花理解他爹的意思,他爹是为了给自己省钱,可是她家里十几亩地咧,又有孩子拖累,单独靠人力肯定不行。
董福全劝慰道,先这样走吧,真遇到忙时候,我和恁哥过来帮忙,不会撇下你们不管的。对此,董桂花能说什么呢?这边是小家小户,现在能指望的,也只有娘家人了。董桂花把情况对丈夫和婆婆说了,他们也能理解。
现在的庄稼收成不好,平均一亩地只能打二百多斤小麦,想买头成年牛,不啻于天方夜谭。或许走一步说一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牛屋盖好后,汤二妮趁着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去集市上了买了三十只小鸡仔和十只小鸭子。汤二妮觉得吧,院子大,空着也是空着,喂些鸡鸭,又不费事。再说,母鸡可以下蛋,公鸡可以卖,也可以自己炖着吃,孙子这么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缺不了营养。
至于喂鸭子,汤二妮也有考虑。现在家家户户困难,尤其到了冬天和春天,蔬菜下不来,基本全靠大白菜和腌萝卜支撑着,孙子们早吃厌烦了,嚷嚷着不好吃。她特意喂些鸭子,准备给孙子腌咸鸭蛋。
汤二妮设想的挺好,结果却让她始料未及。首先,小鸡仔和小鸭子抱回家后,成了小爱家的玩物,他下手没有轻重,当天就折腾死了两只小鸡。汤二妮心疼不已,但是又有啥办法呢?孙子更重要。
其次,汤二妮晚上睡觉前,把它们放到大簸萁里,搁在南边牛屋,木门关得死死的,早上起来,却发现不知道啥时候,被黄鼠狼咬死十几只。这下,损失严重,汤二妮整整骂了一上午。可骂是没用的,黄鼠狼神出鬼没,根本逮不着影子。
在牛解放和董桂花的劝说下,汤二妮才算渐渐地消了火气。避免再出意外,每天晚上睡觉前,汤二妮都要把这些活下来的小鸡仔和小鸭放到睡这屋,保护起来。
为了替小鸡小鸭们报仇,牛爱军还拎着小木棍,领着小爱家,雄赳赳气昂昂地在院里的角落扫荡一遍,结果可想而知,白忙活一场。
这事发生没几天,董牡丹过来看董桂花,闲聊之中,董桂花无意当中说了这事。董牡丹说道,你们家这么大的院子,干脆养条狗呗。狗这东西,警觉性很高,尤其晚上,不仅能防贼,见到黄鼠狼和长虫,还能给你们提个醒。
董桂花笑着道,算了吧,牡丹,我们自己都吃不饱,哪有闲心伺候一条狗咧。董牡丹反驳道,姐,你不清楚,俺公公就爱养狗,那东西吃饭不挑食,好养活,每天只要把吃剩的扔给它一点就行了。
董桂花还是不敢兴趣,但牛爱军在旁边听见了,死活不依,非要养条狗不可。最后,董桂花没办法,只得敷衍道,养,养,行了吧。董桂花想的很简单,小孩子通常都是三分钟的热度,或许过几天,连他自己都把这事给忘了。
谁知道,董牡丹插话道,爱军,甭着急,二姨家的狗快生了。回头你过去挑,喜欢哪只抱哪只。牛爱军不由欢喜雀跃,事已至此,董桂花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牛解放果真带着牛爱军过去抱了一只。小狗有几种颜色,其实牛解放想抱小黄狗,牛爱军想抱小灰狗,结果,他们只是选择了一条小黑狗。这不是董牡丹不愿意,而是汤二妮执意要求的。
她觉得黑狗能镇宅,要养就养黑色的。既然娘说话了,牛解放也不愿违背她的意愿,对爱军说,恁奶已经交代过了,要么抱小黑狗,要么啥狗都不养。爱军没有执拗,因为在他眼里,小灰狗固然不错,小黑狗也很可爱,他都能接受。
从此,一亩大的院子,成了小黑狗活蹦乱跳的天地。同时,它也成了牛爱军和牛爱家的宝贝。即使家里改善生活,包顿饺子,他们俩也会紧着为小黑狗吃。不同的是,牛爱军只喂饺子皮,肉馅他舍不得。而牛爱家不管不顾,把整个饺子都扔给了小黑狗。至于他没吃饱,就只管向爹娘碗里硬扒拉。
春天里,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榆钱熟了,槐花开了。榆钱和面掺和一起蒸馍,沾着蒜汁最好吃,而槐花适合蒸蒸菜。因为榆树的躯干高直不容易攀爬,牛解放多会在竹竿上捆紧镰刀采摘。至于摘槐花就好办了,低矮的,站在高凳子上就能够得着。高处的,继续挥舞竹竿上的镰刀,把枝叉切断。
牛爱国不会爬树,牛爱党不爬,牛爱军想爬上去,但是被董桂花呵斥住了。她觉得儿子太小,万一招呼不周到,摔下来咋办?牛爱军有些不服不忿,但是看着他娘那张威严的脸,他咽咽唾沫忍住了。
对孩子来说,春天是有趣的,勃发生机的。脱去厚厚的棉袄棉裤倍感轻松,像困在牢笼多日的小鸟,可以在蓝天白云里雀跃飞翔。尤其小黑狗很快融入这个大家庭里,在人的腿缝间钻来钻去。这是多么和谐多么美满的一家人啊,尽管生活依然艰难,但就如天上飘过乌云,很快就会过去的,不是吗?
等到麦子黄时,董桂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又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孩子多了,希望就多了。担心的是她怀了孕,地里的活只能靠丈夫和婆婆张罗了。尽管十几亩地,打不了几千斤粮食,但也需要人手一把一把地把麦子割下来啊。
牛解放和汤二妮的意见一致,她只管在家养胎做饭,地里的活,根本不用她操心。人手少,不怕,不就是早下手,晚结束嘛。再说了,现在是困难些,等过几年,孩子们都长大了,个个生龙活虎,自然会帮他们分忧解难了。啥叫盼头,啥叫先苦后甜?孩子永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