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槐花飘香的日子散文
TUhjnbcbe - 2023/9/12 20:52:00
江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803.html

小麦灌浆,槐花绽放。墙里墙外,满树的槐花,一朵朵,一串串,像是小小的白蝶,聚成一团,一簇,伏在那里,随春风摇曳。

满树的芬芳,满院的清香。

在那个吃一颗糖都是奢想的时代,几朵槐花也能激起人的食欲。放学了,孩子们举起长长的竹竿,杆端绑着弯弯的钩,仰着笑颜,从槐树上钩下来一串串,然后,捡起来,小心地放进口中,慢慢品尝。生吃槐花需趁嫩,似开未开,口感最好。白的瓣,嫩的蕊,入口即化,将花萼吐掉,就觉得满口清香,还有淡淡的甜。

母亲爱做槐花糕,听到她一句“做槐花糕了”的吆喝,我就跟在她身后,转来转去,看着她忙碌。母亲先是将槐花放在盆内的盐水里浸泡,然后坐在灶台前,呱嗒呱嗒地拉风箱,烧开水。水开了,从盐水里捞起槐花,再在开水里汆一下,又用笊篱搭出来,放进盆,加面、油、盐、糖,搅拌均匀了,最后放在锅里蒸!看着氤氲的水汽不断从蒸笼里冒出,我“行了嘛”“行了嘛”得不知已经问了多少次。

终于,母亲掀起了笼盖头——热气散尽,槐花糕已是淡淡的绿,微微的*,整个的上面,似有花瓣点缀。于是,不待冷却,不顾嗔怪,风卷残云般,不知吃下去了几块!

天,越来越暖和,槐花已不再适宜生吃,兀自开放,白花花的,树冠上像是披了一层纱,又像是撒了一层银。

天气不甚热,农活不很多,一年四季中,这是一个最让人感觉舒适的时节。

麦收未到,正是十里八乡赶春会的时光:东边的沙站,西边的官驿,南边的韩岗,北边的桃园……十里之内,春会一个挨着一个。

我最期待的,是四月十五的庄庙会。

一到庄庙会,就像是再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学校都会放上一天假,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一天。记得春节拜年时,在大姑家,父亲几杯酒下肚,脸红红的:“大姐,今年春会你一定要来啊,那个……还有谁谁谁……一定来!”正月初六,舅舅家,母亲、二姨,还有几个舅母,也约好了,春会时哪里哪里见。因为离家近,父亲、母亲感觉自己就像个东道主!

春会,我几乎天天到,白天没时间,晚上也要去。有时候跟着大人,大人没时间时,放学后邀上几个小伙伴儿,偷着去。

赶会的路上,人很多,有的全家出动,扶老携幼。离庄庙还有三、五里,就远远地听见锣鼓喧天,喊声阵阵——那肯定是演马戏的!再走几步,又听到了婉转的豫剧。去年的剧团是郓城的,今年呢?赶会的人们,步履匆忙,小孩子们几乎是跑了起来。人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人人都有自己的计划!老人们肯定要去听戏,白天是《穆桂英挂帅》,晚上可是《薛丁山征西》,一年才赶上这么一次,都看完再走吧?小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吃的、玩的,人还未到,心,早已飞到了现场。

道路两边,麦田里已是**的,麦穗刀切一般,齐刷刷的,在清风中摇晃着。

春会上,各色行当,全摆在路边:针头线脑,饰品玩具,干果美食……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布摊子是有遮挡的,可以到里面乘凉;包子棚里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水煎包5分钱一个。摊位大多都是露天的,哪里有地儿就在哪里摆。商贩们的吆喝实在动听——卖刀的:“切一切,剁一剁,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不怕检验……八年十年用不坏,可以传给下一代,虽然不是传家宝,但是家家少不了……”手拿一把菜刀,在一块铁皮上咔擦、咔擦地剁一阵子——有多硬?你来看!卖香料的:“买地买来,捎的捎,一块钱一小包,包包子,调馅子,香油一省一半子……大娘,你买一包吧!”快三慢四,合辙押韵,完全编成了数来宝——有多香?你去想!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个个伸长了脖子看。

庄稼汉们在挑农具,这个看上了一架排车,那个相中了一把镰刀……都是色农具。家庭主妇们在各个摊位上转来转去,她们买的多是生活用品。

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粮市、牛市转了个遍。一整天,春会上都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玩具,嘴里吃着零食,眼珠子骨碌碌转,满眼的的新奇。能转到的地方都转到,吃的、玩的,用的……只要消费得起,是不会吝惜花钱的。

傍晚了,街道上安静了许多。很多行当都收了摊位,大人孩子们也都回了家。街道两边,包子铺里还是热气腾腾,熟肴店里还是香气扑鼻。煎包、花生,一盘儿佳肴,一瓶白干儿,三俩老汉坐在小凳上,围着个小桌子,慢慢地喝。听夜戏的人们,此时还在戏场里,夜空中不时传来悠扬的曲调。

春会过后,就是麦收了,麦收过后,夏天也就来了。天地间,一切都绿了起来!绿苗铺满了田野,野草长满了沟渠,道旁的杨树长得很快,一个个村落沐浴在绿荫里。

槐花也逐渐落下,树上已是绿茵茵的,树下却也散落了一片,白白的,柔柔的。

来源:肇庆市作家协会

作者:王浩

版权归原创,版权及国外任教和其他事宜,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槐花飘香的日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