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是什么?许多人知道,但却没理解内涵
大家好!欢迎点击阅读小编说历史,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一句诗词,这句词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小鲜肉们的口头禅,信口捻来,小年轻们往往不知深意,就随口拿来夸耀自己,殊不知这是有多么肤浅,尤其这句的上一句,早在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先生就对此做了很好的阐释。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喻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语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三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品原文:和董传留别{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新湿字如鸦。诗句中,生涯指的是人生的境遇过程;腹有即指胸有,比喻学於成;世俗指的是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因为古时候的书本内容集中体现一个礼字,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受书本内容影响,一言一行依书而为,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而引申义是说,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这样的人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说到这里,各位看官有木有觉得很相熟,昔日的春晚女主持*,还有印象吗?在她身上就很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集貌美、气质、才华于一身。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带领国人认识了一个别样的*。
好了,回归正题,东坡先生这样为这句话做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是不是觉得很拗口,小编也这么觉得,接下来,小编就来讲讲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是否有书卷才华,依靠的是对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沉淀,这种表现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并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可以为之的,看看我们周边的人,就会发现这一点,不需伪装,用心感受就会体会的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随意拿这句话来自夸,免得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