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海豚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孩子来说,“捉迷藏”似乎拥有着无穷的魔力,他能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为之着迷。如今,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当我们回忆起小时候,也是如此。
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经常会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天真背后的行为,总是让父母们哭笑不得。一边体验亲子间的快乐,一边叹赏童年里的乐趣。好像,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爸爸和女儿玩捉迷藏的游戏,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女儿藏好后,在花丛中假装成了一朵小花儿。也许,孩子认为这样,爸爸便不会发现她了,而爸爸却一直不忍心拆穿她。
“如花”女儿玩捉迷藏,被爸爸发现后,爸爸不忍心拆穿她
恰逢假期,爸爸偶尔会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散步。一方面增强下孩子的体质,另一方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阳光明媚。爸爸便带着女儿在小区里短暂地散散心。
走近一处花丛时,女儿突然提议,想和爸爸玩一会捉迷藏游戏。爸爸思考了片刻,欣然同意了女儿的要求。于是,爸爸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开始倒计时。爸爸一边数着数,一边听着女儿欢快的脚步声……
在刚开始时,爸爸还略微有些担心,担心孩子会跑到较远的地方,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当爸爸睁开眼睛时,却发现女儿就在旁边的花丛后面藏着。而他们所在小区的位置,就只有这么一处花丛。
女儿小心地躲在花丛后,用两双小手举过自己的头顶,装扮成了一朵花儿的样子。爸爸看到女儿的模样,暗暗地哭笑不得。内心感慨,自己的女儿不就是一朵可爱的花儿。她充满活力、天真烂漫,吐露着春天的芬芳。
但是,爸爸像往常一样,一直不忍心直接拆穿女儿的藏身之处。而是一边假装寻找,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让孩子感觉到,她选择的藏身的方式,真的很隐秘。
爸爸看到女儿的模样,感觉很有趣,便悄悄地拍下了女儿的照片。当他把女儿照片分享到网络上时,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一些网友评论,平时在家陪孩子玩捉迷藏也是如此。明知孩子的藏身之处,却不愿拆穿他们。
那么,捉迷藏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如此着迷呢?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捉迷藏带给了孩子很多的快乐。它让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亲子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亲密,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童年记忆。
其次,我们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认知理论,孩子进入特定的年龄阶段后,便会慢慢明白“守恒原理”。它会让孩子们对捉迷藏的游戏进入着迷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平日对孩子的观察,来解释孩子“守恒原理”的认知。比如:当孩子确认某一件物品应该放在某一个地方时,如果通过外力改变了这个物体的位置,便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安。这种感觉就像是某些人具有“强迫症”一样。
再或者,当孩子认定爸爸的某一件衣服只能爸爸穿时,如果妈妈穿上了这件衣服,也会引起孩子不安的情绪。在他们思想认知范围内,这件衣服就应该在爸爸身上,为什么妈妈要穿。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的智力还“转不过来这个弯”。
另外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蒙台俊利也有相关的论述,她认为孩子在成长的阶段,会处在不同的“秩序敏感期”。简单地说就是,孩子内心会存在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与皮亚杰的“守恒原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玩着迷藏可以带给孩子哪些好处呢?
其实,孩子的成长和智力的发展,很多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的。在游戏中促进孩子的发育,发展孩子的“特殊智能”是在好不过了。
首先,捉迷藏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因为,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由于“智能”发育不成熟。当他们躲起来后,便认为别人找不见他们了。这种现象在孩子2岁左右时,体现得更为突出。
比如,孩子和父母玩捉迷藏,你只需要蒙住他的眼睛,他便会认为自己隐藏起来了。下面,可以通过一组图片来展示孩子的这种现象:
剑桥大学JamesRussell通过实验,研究了相关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很多孩子认为当他们被蒙上眼睛时,人们是无法看到他们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们“隐身”的效果。
其次,捉迷藏可以提高孩子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共情能力。
所以,父母在家中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智能”。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优点以肯定和鼓励;不要评价孩子的缺点。
这样,会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并留下童年里美好的回忆。
我是小海豚的奶爸,擅长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每天分享育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