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蒿苗飘香时。农家小院的人们为这时节最流行又绿色健康的名吃——拌菜开始忙碌。说起这道风味,相信晋南的人们无人不知晓,接下来就让小编带您领略它的风采。在介绍之前先来聊一聊它的由来。相传,唐武德初年,秦王李世民从陕西出发,出兵河东府讨伐孤峰山一带贼寇薛万彻,一路越*山,渡*河,跨龙门,到达*河东岸西滩之时,已是日暮西山。一路上的奔波劳碌,秦兵也是人劳马乏,饥渴难耐,虽说当地的百姓十分拥戴秦王,但一下子成千的人马前来,别说做饭,熬汤都解决不了问题。看着饥困难忍的秦兵,当地老百姓于心不忍,况且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凑不出对于的口粮做这么多的饭。后来经村里几位年长的老人商量,决定家家开灶,派人连夜上山挖野菜,并把各自家里的杂粮凡事能吃的全部拌在一起,解决这燃眉之急。
吃了拌菜后的秦兵,个个精神抖擞,第二天一举拿下孤峰山,收腹薛万彻驻兵。回朝后的李世民对当地百姓以拌菜犒劳秦兵赞不绝口,对这特色风味意犹未尽,且多次推介于宫中。至此,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地改进,拌菜不仅变成百姓膳食中别出一致的美食,也成了招待贵宾外客的美味佳肴。介绍完拌菜的由来,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拌菜的做法和步骤
首先,就是它的主材的选用,即时令山间的野菜,如白蒿、苜蓿、榆钱、洋槐花紫槐花等,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在竹箅上溧水,等候再加工。农家人说起拌菜,那缺少不了的当属肉了,即整道美味的重头戏五花大肉,切成薄片,加上盐,十三香,酱油拌至均匀,稍加腌制。还有一种缺少不了的就是面饼了,提前将面和好,放置醒侯。擀成与箅子相称,薄厚均匀的面饼,铺至即可。
接下来就是拌菜,将沥过水的野菜切好,放置大盆中,加入盐,十三香,泼上滚烫的菜油,滴上几滴酱油搅拌均匀后,要放面粉,至于放多少,这就是技术点的问题了,按照农家话讲就是凭感觉了,如果拿捏不到位,就会影响菜的口感,接下来前面准备的面片就派上用场了,把拌好的野菜放在面片上,放的时候不能用手压,保证菜是疏松的状态,便于上锅后蒸汽通过。
相同的腌制好的五花大肉也要拌上面粉,放多少也是考验技术点要求了,一片一片均匀摊铺在拌好的拌菜上。远远看去,绿油油的菜,香呸呸的肉,一定美味。一道完整的拌菜制作工序就此结束,接下来就是起锅开蒸,跟普通的闹市不一样用天然气铝锅开灶,而是采用农家铁锅柴灶来完成,大火烧至半个小时就可以出锅锅了,然这半个小时除加柴之外,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制作蒜泥油辣子,将剥好的蒜捣成蒜泥,加上几勺红辣椒面,少许盐,滚烫的菜油泼上去,刺啦一声,香味扑鼻,再倒上自家酿的柿子醋,搅拌均匀,看上去无不让人流口水。
大锅火旺汽旺,半小时后,随着蒸汽的散发扑鼻而来即是野菜跟肉的香味,起锅上桌,色香味俱全的拌菜一展眼前,看着是不是特别香,这时候绝配就该上场了,将备好的蒜泥油辣子放正中间,就可以开吃了。这时候就有朋友问了,这么大一箅子怎么吃,当然拿着筷子夹着吃喽。
说起拌菜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同样的也是餐桌礼仪——自己的地自己占,自己的地自己浇。什么意思呢?就是吃多少占多少,不能随意去夹别人的菜。是不是觉得已经满嘴流油,想来尝试着做这道美味佳肴了。这就是我们家乡的
特色美食。相信运城的小伙伴们豆吃过,那么外地的朋友们,你有没有吃过这道菜呢?
本文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