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从前穷,从前星光也璀璨,说起从前的日子,家乡的美食就跳到了嘴边。幸福每每总是相似的,拿今天来对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困窘的,但与当时而言,我们都是幸福的,因为手心里依然紧紧握着那个时代的“时髦”。
一、槐花饼
最爱的是家乡五月的槐花香,槐花飘香的时候,我妈就会烙槐花饼。
新鲜的槐花择干净了,一旁鸡蛋面糊和好,然后把槐花倒进去。上平底锅,烙槐花饼开始,即可以当一道菜,又能做主食。到嘴里的时候那味道,是家常菜品无法比拟的。唇齿之间,都是特殊的香味,回味悠长。
吃槐花也一定要注意,槐花有槐*,所以不可贪嘴,天天吃个没完没了,吃多了可要肿脸。
二、油炸知了龟
看到这么大一瓶,都要舔屏了,现在的孩子还是好可怜的说,过去没有培训班,没有写不完的作业,夏天放学后,书包丢在家里,就开始去捉知了龟了。
每年夏天,家里靠这个改善生活,有的孩子特别灵巧,一晚上就能捉百十来个。吃到嘴里可比什么牛羊猪鸡好吃多了。大人们吃着油炸知了龟,再就一口酒,这是农村饭桌上一个很排场的硬菜了。
三、蒸老西葫芦
小时候,家里经常种很多西葫芦,因为西葫芦产量高,所以果实多多的,卖多多的钱交学费。什么东西种多了都是灾害,后来西葫芦2分钱一斤,或者拉到集市上原封不动地退回来,还会有人指着我们的马车,这破玩意,我就是吃老咸菜也不吃它。
所以我的童年恨*了西葫芦,你们也很讨厌各种瓜类吧。
我妈会专门留一些西葫芦,拔秧的时候再摘下来,这种西葫芦不要炒着吃,而是在中间切开,把瓤挖走了,放到灶火上蒸,等蒸熟了,我妈就给我一个勺,用勺子挖着吃,吃了一块还想吃下一块。现在几乎买不到那种老西葫芦了。很想很想。
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