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入赘一家农场。中途居然色心大起,将农场主的十几位女儿占为己有,强迫她们为自己生娃。
不仅如此,他入赘是假,软饭硬吃是真。之后偷偷用计打倒了老丈人,自己翻身成为农场新主人。
谁料。悲剧背后,一切竟是农场主设的局。是他故意放老汉进门,是他故意把女儿送到嘴边,是他故意退休让位。
农场主赔了女儿又折兵到底有何目的?掉进陷阱的七旬老汉又将何去何从?
欢迎收看《道德观察》……啊不是,是《野牦牛被迫当种牛的一生》。
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物竞天择,自然规律,都出自——《众神之地》
我的天,现在动物纪录片都这么卷了吗?
前有《王朝》。臣子篡位夺权用尽计谋,最终当上女王,堪称动物版《权利的游戏》。后有《求偶游戏》。看动物们为获交配权,耍阴招,献真心,甚至付出生命,浪漫又唏嘘。
还有每一帧都在烧钱的《史前星球》。直接带你穿越回史前,观看恐龙之间的战斗。
什么权谋、交配、恐龙……元素各异,生猛刺激,简直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最近这部国产纪录片更猛,直接把“神”打在片名上。众神之地?口气这么大,咋地,你要造神啊。结果点进评论一看,全是好评。
再看画面。绵延不绝的巍峨雪山。
牛群在草地奔腾的盛景。
好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不过,这些唯美画面放在BBC、NHK等纪录片大佬身上,也不算啥稀奇事儿。
《众神之地》之所以能突出重围,最重要在于拥有中国特有的味道。从选取的动物就能看出来: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四种动物都是华夏文明的图腾。它们不仅是动物那么简单,还被中国人所赋予了“神性”。
比如野牦牛,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
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
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在藏民看来,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仁波齐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它们比人类更早居住此地。而白海豚则一直被认为是妈祖的化身。
还有亚洲象和东北虎。在傣族和萨满教看来,它们是沟通天地的使者,是很重要的神灵。
千万年来,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和我们相互依存。而《众神之地》则通过这些充满灵性的动物,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敬畏?还是伤害?是反目?还是共生?
夏季,野牦牛群正发生激烈的争夺战。它们在为争夺交配权而大打出手。失败的牦牛不仅会失去交配权,还会被赶出族群。
最终,战斗结束。一只名为昆仑的野牦牛落败。它被驱逐后,沿着“先牛”们的足迹一路穿越雪山、荒野、草原,来到了人类的领地。
对于牧民智达来说,昆仑是可怕的存在。昆仑下山不为别的,而是为了求偶而来。它看中了智达的牦牛群。几次冲入牛圈中,将家牛们吓得一团乱。还凭借巨大的身体,对母牦牛们霸王硬上弓。
甚至,它直接统领了智达的牛群,将牛群们带到了更远的山上。野牦牛的入侵,导致牛群们不听牧民指挥。每次一接近牛群就会受到昆仑的冲撞,智达也束手无策。
动物们的野性常常损害到人类的利益。虽然和智达相隔千里,远在中国香港的老虎哥也深有此感。
老虎哥从小就跟随哥哥一起打渔。可近几年,他愈发感到力不从心。捕到的鱼越来越少不说,每次收网还会有偷鱼贼偷鱼。
偷鱼贼——白海豚。
生活在近海10-20米水深的地方,总是和渔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正因如此,它们也经常偷吃渔民的鱼,甚至还会将网咬破。
老虎哥痛恨它们。恨不得让它们去死。
人类总是抱怨动物们入侵了自己的领地,侵犯了自己利益。可殊不知。动物们远比人类更先来到这片土地。
拿野牦牛来说。人类在7千年前在此扎根,而它们却已经在高原上生活了上百万年。是人类不断的扩张,让其从“主人”一步步成为“入侵者”,甚至失去生命。
白海豚为什么会去“偷”鱼?因为人类在近海的开发。一排排来往船只,一列列养殖大网,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它们越难捕食,只好冒险“偷”人类的东西。可这种行为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不仅有可能让它们搁浅,无法回到海里。靠近船只还有可能会被渔网勒住。甚至可能直接被螺旋桨切断身体。
而动物们每次一次次野性的爆发,其实都是一种反抗。
片中有一幕极其震撼。一只拥有野牦牛基因的小牛崽将要被卖掉。小牛崽奋力挣扎,宁死不从。在被捆着上车后还一下下用角顶撞着车厢,最终失血过多而亡。
它似乎在用血液中的野性基因对着家牦牛呐喊:要自由,不要温驯。
在观看片子时,相信很少有人不被动物们的“神性”和“灵性”所打动。
母牦牛们在幼崽被卖后总是会“离家出走”去寻孩子。白海豚在孩子夭折后,会围着它一周不离开。还有不顾生死毅然决然向内河游去的老年白海豚。
之前新闻报道中的那群持续出走的亚洲象。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万物有灵,收起人类高高在上的傲慢。
当然,片子也没有一味的站在动物的角度。甚至,不知道你们发现没?《众神之地》虽然讲的是动物。但视角却从动物移位到人身上。
导演在采访中也曾表示:动物是我们观察周围、观察地球的一个方式,我们想通过这部片子来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它本质上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只是借用了动物这个概念。所以,在片中我们也能看到人类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比如,僧人格列。为了制作牦牛面具而下山寻找野牦牛。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野牦牛。他凝望着这个比家养牦牛要大上一倍的生灵。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反而心生宁静。他盘腿坐了下来,捻着佛珠,念着经文,从它身上感受着山神的神采。
人类不仅有伤害的一面,也有敬畏的、保护的一面。荒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们可以为了救助的小牦牛,集资买牛奶,把小牛一点点喂大。而对小牦牛来说,这些工作人员也是它的亲人。每天工作人员晨跑,它都会跟在身后。
所以怎样才能让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呢?也许片中另一只野牦牛断角能带来一些思考。
断角从3岁开始,它就到牧民江才的牧场求偶。和智达想把昆仑赶走不同,江才欢迎断角。
他每年把自己牦牛群的“管理权”暂时交给断角。同时断角也会为他的牛群提供更优质的野牦牛基因。当年,正是靠着断角的基因,江才的牛群体质才变好,得以度过寒冬。
人类给予动物信任,动物给人类带来馈赠。
回到片名,何为众神之地?简单来看,众神就是指这四种曾经作为图腾,寄托为神的化身的动物。
但深入来说。万物都算众神,人类也是其中一员。而所谓众神之地,其实也就是自然。
正如它引言所说:
大自然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这些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是每块土地最精妙的设计,它们曾经是文明的图腾,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它们的呼吸和心跳,传递着天地神奇的信息,去感受它,就是去感受一片众神之地。
在与动物的“战争”中,我们也许无法完全站到某一阵营。
但无论何时也不要忘记:去感受,去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