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的干劲从何而来
TUhjnbcbe - 2023/3/22 19:28:00

孩子要是能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该有多好啊!恐怕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吧。也正因为父母的愿望太强烈,一旦孩子不认真学习,父母就会产生被辜负的感觉,从而焦躁不安,甚至对孩子大发雷霆。

但是,越是靠强制、怒斥来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把孩子推向自主学习的反方向,甚至让孩子讨厌学习。很多家长都是靠怒斥来催促孩子学习的,这让很多孩子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我学习就是为了平息父母的怒火”。我从很多刚加入我们伸学会的孩子身上,都看到了这一点。

要知道,为了平息父母的怒火而学习的孩子,成绩和能力都是无法得到提升的。为了不把孩子逼到这种地步,也为了家长自己的身心健康(免得气出心脏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热情,它从哪里来”,然后再去努力激发出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干劲。

孩子的干劲从外面来,还是由内心生?干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外部获得的,另一种是从内心涌起的。用专业术语讲的话,分别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来自外部的动力,指自己的行动是在外部(他人或环境)的报酬、命令下所做出的。

例如,“考试考不好的话,爸爸妈妈会生气,所以我得好好复习”(避免受罚);“做完作业我就可以玩游戏了”(想获得报酬)。去水族馆看过海豚表演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海豚每完成一个指定表演动作,饲养员都会喂它们一条小鱼作为奖励。这就是一个外部动机的例子。

对海豚来说,按要求做表演动作,只是获得小鱼的手段。没有奖励的话,海豚是不会主动做表演的。由内心产生的内部动力,是指自己所做的行为完全是自愿、自律性的,是出于兴趣而做的。举例来说,“想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上网搜索”(好奇心);“想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求知欲);“想比以前做得更好”(上进心)。

让孩子独处的时候,他们不会一直发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找事情做,要么看电视,要么玩点什么。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奖励,也不是躲避大人的惩罚,就是想这么做而已。周末有空的时候看看书、玩玩游戏,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孩子的目的。

以上两种动机中,先被我们发现的是外部动机。20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这一派的学者用鸟做实验,给鸟笼里安装一个开关,只要鸟按下开关,就可以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练习,鸟学会了按开关以获得食物的技能。

延伸到人类身上,这些心理学者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也是为了获取报酬。所以,以不同的方式给予不同的报酬,就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驱动力。在职场上,对于“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给出的回答是:“经济动机(获取报酬)是人类工作行为的全部动力。”但是,随后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类的劳动意愿还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想做有意义的事情”等因素存在联系。于是,学者们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的干劲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