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愤怒尖叫说我不要拯救耳膜,先搞清 [复制链接]

1#

文丨橘妈育儿

不知道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宝宝:

和别的小朋友吵架打架,吵不过打不赢就开始尖叫;爸爸妈妈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开始尖叫;公共场合想让妈妈听自己说话,尖叫……

家里有个爱尖叫的熊孩子,一家人的耳朵都备受摧残。有位宝妈说,自己有一次一瞬间感觉到身体不行了,就是在一辆公交车上,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但是有人说话,于是她突然感觉到一阵嗡嗡的耳鸣,整个人都不好了。

如果你对孩子的尖叫带来的破坏力依然没有什么概念的话,这里有一组数据:

正常人说话交谈的声音是40-60分贝,婴儿的哭闹声音一般是分贝,而一个儿童的尖叫声,则可以达到分贝。

人们把-分贝的声音定义为难以忍受、待一分钟即暂时致聋的程度,婴儿的哭声就足以让人心烦意乱了,而孩子的尖叫声比婴儿哭声还要高,它所带来的不适感真不是玩儿的。

那孩子们是为什么会爱上尖叫这件事情呢?不同的原因,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呢?

首先来说说几个自然原因,这是父母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要说的一点是:尖叫是孩子的一种娱乐项目。

我有一次晚上回家,走在小区花园的小路上,身后跟着一对母子,妈妈拉着孩子的手慢慢的走着,两个人没有交谈,孩子做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不时自言自语,时不时利用自己的嗓子发出相当高的海豚音,能听出来,孩子这是在探索自己的嗓音,在自己和自己玩儿。

孩子对周围世界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探索一直不停,他会尝试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尝试发出最高亢最大声的声音,还会出一些怪声,这其实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

如果周围人对此有非常明显的反应,孩子还会受到鼓励,“变本加厉”的来展示自己的声带。对此,父母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持平常心。

①在孩子极尽可能的挑战音高的时候,告诉他这样会伤害他的嗓子,让他不要那么高声;

②告诉孩子公共场合不要发出很大的声音,要遵守一定的公共秩序,为他人着想。

除了搞笑搞怪这个原因,尖叫还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一部分。

这也是一个正常发展遇到的问题,尤其对于刚刚1岁以上年龄的小孩子,他的语言能力有限,只能表达非常简单的几个音节,而此时孩子已经懂得了很多,复杂的需求在增加,当他用说话的方式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时候,就会用尖叫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绪。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容易让孩子急躁焦虑,急躁之下就会尖叫,所以孩子会有一段时间习惯用尖叫表达不满、着急、开心。

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做的是尽量的“动孩子的心”,别等孩子尖叫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诉求。

如果孩子发现尖叫能快速引起父母的注意,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他就会主动的选择尖叫形式。而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