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是智商最高的动物之一,生性活泼聪明,流线型的体态矫健优美,被誉为“海洋精灵”。海豚天生就对人类十分友好,在野外还发生过一些海豚救人的事迹。
“海豚”泛指鲸目、海豚科的所有海豚属动物,它们是中型或小型的齿鲸,以鱼虾、螃蟹、乌贼等海洋动物为食。世界上现存的海豚有3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宽吻海豚、白海豚、露脊海豚、糙齿海豚、长吻海豚等。
海豚的寿命在30-45岁左右,我国特有的中华白海豚就是比较长寿的一种,能活到40岁。五千万年前,那时候海里的动植物比陆地上丰富,于是海豚的祖先“古海豚”就从陆地逐渐迁移到了水中生活。
大约万年前,古海豚的后代已经进化得跟现代海豚十分相似了:脖子变得很短,后肢退化成鳍状物,尾巴也开始发生变化。如此又过了几千上万年,海豚的前肢逐渐演化为胸鳍,尾巴变成了尾鳍,还进化出背鳍。海豚为了适应在海里生存,外形上进化得很像鱼类,但它依然是哺乳动物。
那么,海豚幼崽是如何在海中喝奶的呢?有人担心海豚宝宝吃奶时会连海水一起灌进肚子里,其实不会。首先海豚的乳汁富含大量蛋白质和脂肪,相当黏稠,即便漂在海里也可以凝聚不散。其次,海豚的舌头边缘是细密的齿轮状,当海豚宝宝想要喝奶时会把舌头卷起来,以防止海水进入,这是海豚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的智慧。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吃奶上,海豚身上还有很多先进的功能,这些功能被人类研究和借鉴,诞生了许多重要的发明,最出名的莫过于声纳定位探测仪。海豚天生自带一套回声定位系统,它们用这套系统来侦测猎物、躲避危险,还可以确定潜水的深度。同时,海豚的声呐系统还具有感情表达能力,同类之间的语言交流主要依靠声呐传送,通过变换不同的频调,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比如生活在巴西拉古纳附近海域的海豚,与当地渔民有着世代合作捕鱼的传统,但是并非所有的拉古纳宽吻海豚都愿意与人类协作。那些乐意和渔民一起捕鱼的海豚会发出短促而高亢的尖叫,音调变化相当丰富。而那些不愿意同人类合作的海豚则会发出悠远、音调缓慢上扬的尖叫声。
海豚是群居动物,群体数量庞大,最多的时候能超过上千头。我们在纪录片里经常能见到,成百上千只海豚在阳光照耀的海面上逐浪奔腾的壮观场景。它们在到达一些天然海水牧场时,会进行集体围猎。
聪明的海豚先是游到有鱼群的浅海底,用尾巴拍打海底的泥巴,使海水混浊形成屏障,另外几只海豚负责把鱼群驱赶到屏障区域,前面的海豚在鱼群周围绕圈拍打泥巴,将鱼群困在混浊的屏障里。鱼群视线受阻加上受到惊吓,就会脱离大部队到处乱窜,而这些海豚就张着大嘴在屏障边缘排排站,一条条鱼就自动跳进它们嘴里了。航拍角度俯瞰海豚“开饭”,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白色圆圈在海面上此起彼伏。
由于海豚具有很高的智商,所以社会化程度也高,它们拥有复杂的语言体系,并且记忆力惊人。对于曾经救助过它们的人类,海豚表现得非常友好和信任,哪怕相隔数年再见面,它们依然记得。海豚对人类的亲近和好感,可能是刻在基因里的,有专家学者认为,海豚通过声呐系统可以探测到人类拥有和它们相同的肺,这可能让海豚觉得人类是它们的同类,所以对于人类的抚摸和交流互动并不抵触,甚至还很享受。
雌性海豚抚育后代十分精心,即便族群里有些幼崽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呵护,当同伴或者幼崽生病不能浮上水面呼吸时,海豚就会将同类顶到海面帮助它们呼吸,因此科学家们推测,海豚之所以能对落水的人类施救,可能也是出于这种本能。
在人类眼中,海豚聪明又可爱,是大海里的精灵,可是这些精灵也有着“小恶魔”的一面。
先说海豚的交配方式。当繁殖期到来时,雄海豚就会扎堆聚集、集体出动,只要见到雌海豚就霸王硬上弓,连求爱的步骤都省了。如果雌海豚反抗就会遭到雄海豚的暴力压制,这种野蛮的交配方式在动物界并不多见。
更令人惊讶的是,雄性海豚中还存在大量的“同性恋”,除了短暂的繁殖季节它们会暂时寻找异性繁衍后代,剩下多数时间里,这些雄海豚都是和同性一起度过的。
海豚的另一个特殊癖好是“吸河豚”,它们经常三五成群的找到一只河豚追逐嬉戏。海豚先是把河豚吓得胀大,等河豚变成气鼓鼓的大胖球时会释放出神经*素,海豚就喜欢吸食河豚的*素,像磕了药一样的兴奋,那表情要多迷醉有多迷醉,真是名副其实的海中“瘾君子”。
我们人类作为海豚的朋友,有义务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不被破坏,减少海洋污染,让海豚和其他海洋动物都能自由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