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技能值满点五位动物界口技大师美国 [复制链接]

1#

撰文:MaryBates

你知道吗?有些人天生不会吹口哨,更遑论不用嘴唇来吹口哨了。

胡桃天蛾的毛虫却没有这样的麻烦。当受到捕食者的打扰时,这种生活在北美的昆虫就会压缩自己的身体,将空气从身体两侧的气门里挤出,这种尖利的声音能持续好几秒钟。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行为神经学家JayneYack曾发现了这种毛虫的气门,如今他又发现这种尖锐的噪音能驱赶它们的天敌——饥饿的鸟儿。他的研究将发表在5月份的《行为过程(BehaviouralProcesses)》期刊上。

Yack说:“至于说为什么捕猎者会望而却步,学界内有很多种不同的假设。我们测试了‘惊吓假设’:也就是说,那种口哨声会吓到鸟儿,让它不再回来。”

在实验里的试验中,当红翅黑鹂接近一盘可口的*粉虫时,*粉虫就会触发一个传感器,从而播放已经录制好的胡桃天蛾毛虫的口哨声。鸟儿听到口哨声的反应是飞走、退缩和往下钻。这些举动表明口哨声惊吓到了它们。

虽然口哨声让胡桃天蛾的毛虫又多活了几天,但事实上,发声在自然界还有许多其它的作用。以下就为你介绍自然界中另外五位吹口哨的高手。

豚鼠

两只豚鼠。这种受人欢迎的宠物会频繁地发出类似于口哨声的声音。

摄影:JOELSARTORE,NATIONALGEOGRAPHICPHOTOARK

豚鼠弄出噪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同伴或者自己的主人交流。比如,如果要小豚鼠跟它妈妈分开,它就会吹口哨。

不过,对于这些豚鼠饲养者来说,他们可能对吹口哨的另一原因更为熟悉,那就是求食。许多豚鼠都能分辨主人喂食的举动,然后不停地吹口哨作为回应。

豺(上图拍摄于印度Bandipur国家公园)会用口哨声与围猎的同伴保持联络。

摄影:FRANSLANTING,NATIONALGEOGRAPHICCREATIVE

豺是一种高度群居的动物,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亚洲的浓密森林里,有着“口哨猎人”之称。

此外,豺会协作捕猎。它们分成小队,将藏在植被深处的猎物团团围住。为了在喧闹而且视线不佳的环境中协同动作,它们会向彼此吹口哨。

老鼠

一只食蝗鼠在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里引吭高歌。

摄影:MICHAEL&PATRICIAFOGDEN,MINDENPICTURES,NATIONALGEOGRAPHICCREATIVE

公老鼠会发出超声波口哨声,向母老鼠示爱,或者警告进入其领地的对手。

最近研究发现,老鼠会把自己的嗓门当作哨子,并用声带来发出这种声音。这种发声机制在其它动物中从未发现过。事实上,这种机制与超音速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类似。

土拨鼠

*腹土拨鼠(上图拍摄于*石国家公园)在看到捕猎者的时候会吹口哨。

摄影:NATIONALGEOGRAPHIC

土拨鼠,又名旱獭,分布于亚洲、北美和欧洲,其中多数都很社群化,会用口哨来进行彼此间的沟通,也因此赢得了“口哨猪(WhistlePig)”的别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学家DanielBlumstein是研究土拨鼠的专家。他说:“太平洋西北部地区的某些土拨鼠,比如灰白旱獭,就是极好的吹口哨高手。”

土拨鼠在遇到捕食者的时候也会吹口哨。Blumstein解释说:“它们发出的警报声似乎能反映出紧急程度:捕猎者的靠近程度,或者显示发出叫声的土拨鼠有多害怕。”

听到警报声的其它土拨鼠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往四周张望一下,然后匆忙钻进地洞。

宽吻海豚

每只宽吻海豚都有独特的叫声。

摄影:PAULSUTHERLAND,NATIONALGEOGRAPHICCREATIVE

每一只宽吻海豚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就像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ID是一样的道理。独特的叫声不仅是其身份的象征,也能让海豚知晓彼此的位置,从而加深联系。

研究人员还发现,海豚会模仿其它海豚的叫声,以便在分开的时候重新建立联系,这就像是一个人看不到朋友时会喊他的名字一样。

而在海豚母亲与其幼崽之间、在结盟的雄性之间,独特的叫声还对于维持关系尤为重要。当彼此分开后,这种海豚会模仿同伴独特的叫声来呼唤它,这很可能是它在请求重聚。

(译者:Mikegao)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