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奇艺会员vip账号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前几天这则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
看来咱们国家这几年的生态保护颇有成效,而说起来中华白海豚,很对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不是它,而白暨豚或亚马孙河豚的形象。
它就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咸淡水交接的河口区生活的水中精灵——中华白海豚。
“白海豚”有几种颜色
中华白海豚又被称为“印太驼背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白海豚少年
“印太”两个字很清晰地点出了它生活的海域——印度洋和太平洋,而“驼背豚”则点出了中华白海豚的外观特征。
不过,白海豚在外观上最大的特点还是它们的体色,虽然名字叫“白海豚”,但它们的体色并非一直那么“白”,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婴儿期——幼年期——青少年期——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图源:兔子的漫画小窝
刚出生的白海豚宝宝体长只有厘米左右,通体铅灰,身上还带着蜷曲在妈妈身体里的时候留下的褶痕。
稍微长大一点,进入幼年期后,白海豚宝宝的体色会逐渐变淡,变成浅浅的灰色。
到了少年期,白海豚宝宝的身上开始出现斑点,这些斑点有黑色的、灰色的,也有白色的。
进入青年期,白海豚的身体底色就渐渐变浅了,而斑点颜色却开始逐渐加深。在生命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白海豚的体表颜色都是白底黑点的。
步入老年期后,这些黑点才会慢慢褪去,变成名副其实的、通体雪白的海豚。
不过,有时候我们在野外观察白海豚或观看白海豚的照片、纪录片时,会产生疑惑:“咦,为什么有些中华白海豚是粉红色的?”
白海豚群体
其实,这是因为它们在运动后,皮下的血管充血,透过白色的皮肤显现出来的结果。
这跟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小脸变得红扑扑的是一个道理。
海豚社交圈
中华白海豚有自己的社交圈,它们喜欢集结成几头到十几头个体的小群。
白海豚嬉戏在海面
白海豚和其他的海豚一样,都是由妈妈照顾孩子,爸爸并不用担负任何的育儿责任。因此白海豚妈妈们携手努力,搭建起自己的“妇女联合会”,一起分享育儿经验,一起照顾宝宝。
中华白海豚一次只生育一胎,研究人员们至今未见过生双胞胎的案例。如果你看到一位白海豚妈妈身边跟着两头年龄差不多的宝宝,那就很有可能是有某位白海豚妈妈把自己的娃也托管给这位妈妈了。
共同育儿有很多好处,比如,中华白海豚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能有长期的玩伴相随。在它们还很小的时候,它们只会怯生生地依偎在妈妈的身体侧后方。妈妈游出水面呼吸,宝宝就跟着出水呼吸,妈妈潜入水中,宝宝就跟着潜入水中。
这对观察者来说可是极好的消息——能拍摄到中华白海豚母子同游的画面!宝宝们长大一点后,会和其他的幼年海豚一起玩耍。
大白和她的孩子冯抗摄影
白海豚“奥利奥”(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冯抗摄影
渐渐地,白海豚妈妈们也会放心地让它们去探索周围的世界,不会看护得很紧了。等宝宝们都成年了,它们有的会选择离开妈妈,去寻找新同伴,也有的选择留在妈妈所在的家族里,陪伴大家。
我们和中华白海豚
由于中华白海豚只在浅浅的海域里活动,而不适应深海的生活,因此它们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近海活动范围高度重叠。
白海豚跟着渔网捕鱼
人类在海上搭建养殖排、捕鱼、开船搞运输,或是在海边建码头、炸礁石、埋管道,难免会影响到白海豚的日常生活。
在蚝排前跳跃
无论是在珠江口海域还是在厦门湾,我们团队都有观察到白海豚的体表因为人类活动而受到损伤的痕迹。
厦门湾的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需要近海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可能将它们赶走,那只会令它们无处可去,最终灭亡。
因此,学会与中华白海豚友好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每座沿海城市在建造桥梁、码头以及实施其他海洋工程的时候,都会优先考量白海豚经常栖息的地方、出没的规律等,尽可能避开与白海豚的冲突,减少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伤害。
通过对白海豚的观察和研究,也能让人们对它们有更多了解,从而更好地保护它们。
海洋不是人类专属的资源与环境,因此,希望我们在享受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能想想那些与我们一样需要这些资源的许许多多的动物们。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鲸类的保护,当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