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的朋友很多,有几个会请你回家吃饭山城 [复制链接]

1#
古代白癜风偏方 https://m.39.net/pf/a_4633642.html
题记:你的朋友有很多,有几个会请你回家吃饭?刚在朋友圈发完这个话题,就有人留言:请你回家吃饭?,这也太抠门了吧,这种朋友不交也罢!我本想慷慨陈词随便再怼几句,想了想,到底还是把话咽回了去,我不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如果你觉得在家待客是舍不得花钱,那就只能证明了一件事:你所交的朋友都是泛泛之交。如果谁请你回家吃饭,这个朋友一定值得深交!因为家宴,是最高级别的款待。

01请你回家吃饭的人,为什么说值得一辈子深交?

国人喜欢在饭局上谈公事、联络感情。钱钟书在《吃饭》中也写道“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请客吃饭作为人们重要的社交途径之一,从中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我们正处在一个功利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薄凉,大多数社交只停留在戴着面具的社交上,或是为了某种利益达成一致,也就是喝酒聊天,然后各回各家,第二天谁也记不得谁。而家是一个人最后的私密空间,是不愿意被人打扰的;将人请到家里吃饭,可以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只有真正信得过的朋友,才会邀请进来分享这份私密空间。它需要请客的主人对你的认可,更是对你毫无保留。事实上,也只有很铁的朋友才会请你回家吃饭。你的朋友可能有很多,请你吃饭的人也有很多,但是请你回家吃饭的人却是屈指可数。大千世界,遇上请你回家吃饭的人是何其有幸!遇上了就好好珍惜,那是你值得深交一辈子的人。

02还有一种感情叫“我去你家吃过饭”

巴尔扎克在《夏倍上校》一文中写到:一个人所能表达的真情实意往往是不完全的,真情决不显露在外面,只让你揣摩到内在的意义。家是什么?家是一个人最私密、最柔软的地方。藏在心里的真情是什么?邀请你去他家吃饭,并为你做一手私房菜。像郁达夫和鲁迅两人志趣相投,对美食颇有研究,算来也是一对吃货。郁达夫在他们的新家“风雨茅庐”落成后,相约鲁迅到家吃饭。推杯换盏,几杯酒下肚后,郁达夫站起身对鲁迅说:我今天来露一手,做一道山珍名菜。钻进厨房忙活了半个多小时,郁达夫端出一盘像是水煮干丝又像是火腿丝的炒菜,色泽金黄舒润,香气扑鼻。让人分不清是荤还是素。菜一入口,味道鲜香滑嫩,细品却又韧劲十足,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悠长。这道菜让鲁迅终生难忘,赞不绝口。众人好奇,郁达夫从容不迫地饮下一大口酒,而后才解释:清炒“山干笋丝”,是问政山上特有的一种竹笋。后来黎烈文,以及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振铎、程俊英等江南各界名流,都以能吃一次郁达夫的那首私房菜为荣。朋友亲疏关系也有三、六、九等,最好的关系就是“我去你家吃过饭”,而且是好友的拿手菜。倘若一个人愿意跟你分享他的私房菜,不外乎他对你完全没有顾忌,这是对你们之间感情最真挚的认同;唯有信任你、把你当成家的一份子才会这么做。

03谈情说爱,不要说对方多爱你,能带你回家吃饭,才是真爱

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当恋爱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应该带回家让对方的父母见见,这也是一种见证。有些男人,天天把女孩子哄的甜言蜜意,就是不愿意带女方回家吃饭,究其原因无非就两个:一是,男方根本就没有想好接纳女人过日子的打算,二是,男方是伪单身,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反之,女方也一样。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一起回家炒点小菜,或许两个人的厨艺都不行,但一起做一份饭菜,感觉很温馨,也包含了浓情爱意。不敢请你回家吃饭的人,往往是对真实自我的隐藏,是带有欺骗性质,这种关系早点结束为秒,

04请你回家吃饭的亲戚、同学、同事,其实要加上好友这层关系

同学聚会,真的没有多大必要去了,饭桌上炫富、攀比、拉关系、搞婚外恋比比皆是。如果是相处较好的几个同学,在家聚聚就好。一盘花生,一杯老酒,嚼的是人生,品的是青春岁月。这才是真挚情感。小时候在街上赶场,大人们遇见亲戚都喜欢说“去我家吃饭吧”,此时亲戚就会客气一番。到了散场时,一条街都在拉拉扯扯,着实闹热,这不是虚伪,这是生怕亲戚不去自己家里吃饭。那时都是穷亲戚,也没什么可口的吃食,吃的是感情。经常走动是亲戚,互不往来是空气。反观现在的亲戚关系,大多都很淡漠,说难听就是有点血缘关系的路人,或许社会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感情也应该如此吧!但我更希望这世间,亲戚间少些攀比,常来往,“去我家吃饭吧”。同事之间的感情,大多都很虚伪。一旦你辞职后,很多曾经共事的人都会把你从朋友圈删除。很容易理解,共事的目的是利益,而不是共同的人生方向。除了工作,很难有共同的话题,在加上竞争关系产生的矛盾,很多人并不愿意在同事面前,把底线暴露出来。所以,同事之间的感情,往往不太靠谱,能邀请你到家吃饭的同事,太少了,有也是真的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后记:珍惜那个请你回家吃饭的人吧,对方请你到他家做客就是把家人,生活习惯,他的底线统统毫无保留的摆在你眼前,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直接、更为珍贵的表达方式吗?作者:邹謇编辑:姚璐※邹謇,一个痴迷写作、国画,喜欢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长篇小说《太医令》,《冥图》,《春野小村长》,《我们的青春拐角》等作品。感谢您的阅读、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