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天气依然闷热,各家的麦子在场里经过暴晒,都已拉回家屯了起来。收麦时节的喧闹声渐渐地远去,村子很快沉寂下来。
酷暑,溽热难耐。晚上,牛解放都是领着孩子们睡在槐树下。或许是女人天生体寒的缘故,董桂花和汤二妮不管天再热,照样睡屋里。
土房子有土房子的好处,烈日炎炎却不容易晒透,前半夜还热,到了后半夜,她们还要盖上薄被子。
院里的几棵槐树,无疑成了牛家最好的避暑地方。白天,它们繁茂的枝叶形成巨大的树荫,牛家人可以在树下吃饭,乘凉。晚上,牛解放和孩子们睡在树下,周边的蝉鸣聒噪声,又成了和谐地小夜曲。
牛解放没文化,也不会讲故事,倒是汤二妮,在睡觉之前,会坐在树下望着星空,给孙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董桂花和牛解放坐一起,同样听着。他们是不相信这个传说的,但是看着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脸上始终挂着笑意,感受着眼前的美好。
汤二妮五十多了,乡音不改,言语间依然带着浓重的方言土语。但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能够清楚地知道奶奶在说什么。不得不说,这么多年了,汤二妮说话还是受影响的,她不仅仅能够听懂大家说的啥,就是自己说话,也不会影响和村里人交流。
家里喂养的鸡鸭,长得很快,因为鸡经常飞到树上栖息,乱拉屎,拉的锅台上就是。这给牛家带来了许多烦恼,于是,牛解放去村南砍了些粗树枝回来,用铁丝缠绕,做了一个简陋的鸡笼。
鸡这种动物,对窝还是有很强的意识的。只要你第一次驱赶着它们进了窝,下次根本不用提醒,每到夜幕降临时,它们都会千方百计地飞进去。天亮,不用提醒,它们自然会欢快地迎接新一天,活蹦乱跳地到院子里的角落觅食。
不要嫌弃它们在院里拉屎,对种地人来说,鸡粪可是庄稼地里的极好肥料,不信?你看看,村里的多少老年人,闲时候都会背着箩筐在村里的角角落落拾粪。他们只要看到鸡粪,就会喜不自胜。假如遇到一摊牛粪,更有种遇到宝的感觉。
为了能够少喂食,节约粮食,牛解放听取汤二妮的建议,每天都会拉着鸡笼到玉米地散养。这时玉米已经一尺多高,根本不怕鸡啄。再说了,地里有蚂蚱等吃食,都让鸡群应接不暇,哪有闲情雅致啄食玉米苗子。真甭说,把鸡散养,直接带来了三种好处。
首先,节省喂养的粮食。其次,地里的虫子明显少了。第三,鸡粪可以当做肥料,因地制宜。最初,牛解放担心地里有黄鼠狼,还让爱军雄赳赳气昂昂领着黑狗巡逻,结果证明他纯属多虑了。
不知道黄鼠狼大白天不敢行动,还是白天的鸡尤其机灵,反正是没出现过鸡被咬死或者失踪的事情。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爱军喜欢拿小木棍,领着黑狗,闲来无事,四处搜寻黄鼠狼有关。
汤二妮不仅仅吃苦耐劳,还有门接生的手艺。这是很吃香的,毕竟在以前的农村,接生这门职业,已经传下来几千年了。尽管现在,好多人选择去卫生院接生,但董桂花的四个孩子,都是汤二妮接生的。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爱军已经开始背着书包上学了。爱国和爱党都在读二年级,没有办法,爱国对学习一窍不通,只能留级。董桂花的肚子明显挺起来了,大家都不知是男是女,却都期望着是个女孩。虽说男孩可以延续香火,但是家里的男孩多了,也不主贵了。
包括爱国,爱党和爱军,当董桂花问他们想要弟弟还是妹妹时,他们齐口同声说道,想要妹妹。但是这种事情,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究竟是男是女,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一天,后街的宝婶过来了。她的婆家姓崔,平常跟牛家很少来往。当时汤二妮和牛解放都不在家,他们去地里薅草了,家里只有董桂花和小爱家。董桂花坐在院里,正在修改衣服,要把爱党穿不了的衣服改改让爱军穿。小爱家闲不住,正在旁边兴致高昂地玩泥巴。
董桂花看见宝婶过来,赶忙起身招呼她坐。宝婶也不客气,坐在董桂花旁边闲聊起来。当然,因为彼此不太熟悉,说的都是客套话。董桂花怀疑对方过来有事,但是对方不主动提出来,她也不方便问。
宝婶有一搭没一搭聊了一会儿,还是说明了来意。原来宝婶的娘家是葛寨的,上面有两个哥。大哥已经过世了,二哥今年六十一,丧妻多年了,一直没有续弦。而今,他的一对儿女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他才感到孤单起来,想再找个老伴。
因为是亲哥,对这件事,宝婶自然觉得责无旁贷。她把周边的人盘算来盘算去,突然想到汤二妮了。她觉得汤二妮这人不错,身体棒,挺和气,肯吃苦,能吃苦。回头即使二哥身体不好,也能得到照顾。
但是这件事,宝婶觉得直接找汤二妮不好,要先征求董桂花和牛解放的意见。毕竟,孩子们大了,当家做主了,不征得他们同意,即使汤二妮再满意也是白搭。
对这事,董桂花感到很突然,也很为难。说实话,她不赞同婆婆这么大年纪再改嫁。再说了,他们这个家也离不开婆婆,等过几个月,她生个孩子,无论男女吧,都需要人照顾不是。家里这么多耕地,万一婆婆改嫁,把孩子交给她,那么不就剩下解放一个人忙了吗?
董桂花想了想,觉得不行。可是她又不知道婆婆和解放怎么想的,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颇感为难。宝婶是个精明人,她看出董桂花拿不定主意,笑着说道,桂花,这事急不得,你晚上跟解放商量商量。
董桂花点点头,没吭声。宝婶起身告辞时,说了一句,桂花啊,你是个好女人,通情达理。但是咱们做人啊,不能太自私。当老人的,都不容易,俗话不是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嘛,你该为恁婆婆想想了,她守寡这么多年不容易。
董桂花品味着这句话,心里也感到几许苦涩。说实话,她嫁过来这十来年,婆婆对她不错,当然,她对婆婆也很尊重。以前,她嫁给牛解放时,也是个寡妇,但她当时,虽然结婚了,却没有牵挂,没有孩子拖累,可是婆婆呢,还有这么大一家子咧,这个家能离开她吗?
董桂花犹豫不定,拿不定主意。作为儿媳妇,生活再难,她也不想毁了婆婆的幸福。晚上,她悄悄问牛解放,征求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