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洪灾基金会参与救灾背后的思考中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赵莹莹整理报道

河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基金会等社会公益力量开展的救援救灾行动覆盖了全流程、多领域。近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处联系多位参与救援的基金会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就基金会参与救灾的不同议题,探讨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本刊撷取部分予以刊发,期望能对社会公益力量日后参与灾害救援有所裨益。——编者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支持并帮助他们做擅长的事情”

记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响应此次河南洪灾救援,总体进展情况如何?

王军:此次河南抗洪抢险中,我会于年发起成立的人道救援网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启动灾害响应的第一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我们就及时联络到人道救援网络在平顶山的一个组织,请他们到一线评估这次水灾的情况。同时,迅速召集河南附近省份具备救灾能力的组织前往受灾地区。

随着灾情发展,曙光救援队、杭州滴水公益海豚救援队等30支队伍人在接到我们的召集后,第一时间携带冲锋舟等专业设备,赶赴巩义、荥阳、洛阳、新乡、鹤壁等地开展救援工作。

作为一个平台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能够帮助这些救援队在一线对接政府、开展工作,支持并帮助他们做擅长的事情,诸如有些负责生命救援,有些开展社区服务,还有的了解一线需求、对接并发放物资,成为整个救灾链条的一部分。

中国扶贫基金会河南洪涝灾害救援前线指挥部设在巩义,在荥阳、洛阳、新乡、鹤壁等多地分别有工作站,负责接收和发放救灾物资。这些工作站由人道救援网络的伙伴们负责运营,基金会也派出一些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从旁协助。郑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作站每天早晚线上开会,讨论工作安排并同步信息。虽不及面对面高效,但有效规避了疫情带来的限制和影响,在艰难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

记者:面对此次突发的自然灾害,扶贫基金会启动救援的同时,还做了哪些工作?

王军:这次大规模的洪水来得突然,大水漫灌,受灾群众普遍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因此我们发放了方便面等食物。考虑到洪水浸过的家庭用品可能无法继续使用,又捐赠了一些夏凉被、衣物,以及内有毛巾、牙刷、牙膏、女性卫生用品等物资的“家庭保障箱”。总之,在紧急救援阶段,我们的一般原则是响应受灾群众最急迫、最刚性的需求。

随着物资发放告一段落,根据新的需求有了热餐供应、消杀防疫、净水计划等,这些都是我们支持人道救援网络成员,根据受灾群众需求来做的项目,发挥了基金会和网络成员彼此之间的优势。

记者:在灾后恢复重建地区,中国扶贫基金会提出了“以工代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军:这次灾情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做大量的清淤工作。有些村庄清理起来可能需要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鉴于此,我们迅速调研并推出了“重振家园行动——灾后以工代赈项目”,通过给予生活补助的方式,鼓励受灾群众尽快回来清理家园,自救互助。原计划用万元支持个村庄,没想到在报名开启后3天内,收到了约个村庄的有效报名信息。可见,这一项目切中了灾区的实际需求。在第一期支持个村庄的基础上,我们又支持了个村庄。目前,这些村庄全部签订了合同、拨付了资金,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清理淤泥只靠人工是非常慢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使用一些小型的、能进入村庄的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能够加快清淤进程。根据以往经验,这些设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往往有大量的需求,未来还可以产生长远的收益。我们把救灾和发展结合起来,推出了“重振家园行动——设备援助项目”,向受灾严重、清理淤泥工作量大的村庄捐赠设备。

从扶贫工作的视角来看,我们希望这些设备能够在灾后重建阶段和未来持续发挥作用,我们的策略是把这些设备捐赠给村集体(合作社)作为全村的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在灾后重建阶段,这些设备还可以由乡镇政府协助推荐给政府主导的工程项目,以运营捐赠机械设备所获收入为基础,我们会建立一个防返贫基金,优先援助这次因灾返贫的农户和以前的脱贫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在未来的灾后重建阶段,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王军:救援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下一步还要做哪些工作。中国扶贫基金会可能有几个工作方向:泥石流冲垮了大量基础设施,要做一些修复和重建;援助中小学进行校园修整,并加强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教育;暴雨和洪水淹没了很多农田,使当地种植业、养殖业损失严重,基于我们的经验和积累,对受灾地区的产业帮扶和乡村振兴目前正在规划中。

此次河南水灾受灾面很广,财产损失巨大,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今后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灾害应对和防灾减灾教育,增强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